【編者按】1818年5月5日,全世界因為一個人記住了一個偉大的日子,這個人是卡爾·馬克思,這一天是他的生日。
提起馬克思,或許如今大多數青年想到的是高校里人人必上的公共課,抑或是那個大胡子德國人的畫像,卻鮮有人銘記這位世界無產階級革命的偉大導師在人類文明史上不可磨滅的思想貢獻:辯證唯物主義、歷史唯物主義、政治經濟學、科學社會主義……
正是由于對馬克思主義思想缺乏系統了解,不少青年人眼中的馬克思籠罩著一層意識形態的迷障。近日,一批80后、90后年輕人利用新媒體技術,在網絡上對馬克思及其思想進行視角獨特的闡釋,重新燃起了大家關注的熱情。
在五四青年節和馬克思誕辰198周年到來之際,中國青年網推出特別策劃“您好,馬克思”,深入在京高校調查了解學生馬克思相關課程情況,采訪學術界知名大家、青年學者教師以及網絡意見領袖,通過圖文、視頻、圖表和H5等多種形式為你呈現最真實、最炫酷、最深刻的馬克思。
“您好,馬克思”系列報道①
“多真誠少套路”將馬克思rap進更多青年人的心
網友制作的“活潑版”馬克思畫像。圖片來源網絡
中國青年網北京5月3日電(記者開可 杜美辰)歡快的rap、流行的飛碟車、甚至借鑒《太陽的后裔》的包裝……你能否想到,這竟是一檔剖析馬克思的人生、暢談馬克思主義的讀書類電視節目現場?
或許你還記得此前刷爆朋友圈的那首《馬克思是個九零后》,這首由北大才女卓絲娜創作的歌曲就是這一名叫《開卷有理》節目第一季《馬克思靠譜》的主題曲。
活潑的形式拒絕說教,歡樂的歌曲拒絕枯燥。這樣是否就可以將馬克思的著作和思想唱進更多青年人的心中?這檔節目的“未播先火”,似乎已經給出了答案。
《馬克思是個九零后》這首歌屬于馬克思更屬于90后
“我本人與馬克思最大的交集就是名字里都有一個si。”在《馬克思是個九零后》走紅后,卓絲娜的平靜生活就被媒體接踵而來的電話打破了。在繁忙的工作之余還得接受采訪,雖然有點“方”(慌),但是當被問到“你本人與馬克思有什么交集”時,卓絲娜還是心情愉快地跟記者開著玩笑。
此前,與普通學生一樣,卓絲娜也只是在學校的課堂上被動地接受著馬克思的思想,然而作為編導參與到《馬克思靠譜》的制作后,卓絲娜也在查看資料和與主講人探討中反思著被動接受的方式。
“有些青年人對馬克思不感興趣,這不能完全歸咎于他們。可能是我們的書本在講述馬克思時過于概括、過于枯燥、過于定勢,也可能是這種‘強迫接受’的方式讓青年人產生了逆反心理。所以,我們就想通過更加活潑有趣的方式,引起青年人對馬克思主義的興趣,讓他們愿意拿起馬克思原著認真閱讀。”
當這首歌像風暴一樣在朋友圈刷屏,被青年人甚至一些研究馬克思主義的“老學究”喜愛時,卓絲娜并不感到意外,“因為這首歌描述的就是馬克思真實的形象。馬克思是非常有人格魅力的人,他反叛的勇氣、無私的精神,都是很吸引人的,只是大家可能都把馬克思的鮮活形象忽略了。”
對于為什么將馬克思與90后聯系起來,卓絲娜在回答時說,馬克思的思想是值得90后認真研讀的,此外,90后與馬克思也有著共同點:他們都是被貼上標簽的形象,而《馬克思是個九零后》這首歌正是想打破這種思維定勢。“90后不都是自私、拜金、愛享樂的,馬克思也有接地氣的一面。這首歌屬于馬克思,更屬于90后,而且我想,馬克思也很愿意把這首歌唱給90后。”
講述馬克思也要多一點真誠、少一點套路
“多一點真誠,少一點套路”的戲謔話語近期被廣大青年網友收錄在表情包內,而該節目的策劃和總統籌鐘君向記者表示,這檔節目就是要打破宣傳工作“大道理、大概念和大口號”的宣講套路。“我們想從下往上講。通過講故事、講案例的方式來吸引大家注意。”鐘君說。
在鐘君看來,將《馬克思靠譜》作為節目主題是有現實價值的。“我們經常講馬克思主義是我們的指導思想,口號有很多,但是馬克思到底是誰,他做了哪些事情值得我們把他敬為偉人,他的哪些思想到今天依然有價值,這些都是我們思考的點。”鐘君對這一節目的信心還來自于團隊的核心成員之一、曾參加過《馬克思傳》撰寫的博士盧剛。“我在一個培訓班上請他給年輕的理論骨干講課,結果效果很好,讓這些年輕理論骨干深受感動,甚至流下了眼淚。所以我認為這個東西是有價值的。”
對于節目組來說,最大的門檻是怎樣將馬克思的故事和理論通俗化,對此他們進行了許多嘗試。鐘君舉例說:“我們講社會主義、資本主義時,不是講大道理,而是將它們人性化、人格化。比如我們會用老C家、小S家指代資本主義和社會主義,用iphone6的生產過程來講解剩余價值。”
提到這個節目的目的,鐘君覺得最主要的是想給青年一種正能量的影響,讓青年人有信仰。在節目中,還有對拜金主義、享樂主義的批評。鐘君舉例說:“馬克思在十七歲的時候就給自己定了高調:為人類幸福工作,這是他的信仰。難能可貴的是他把高調唱成了高尚。我們就是要弘揚這種在理想和信念的引導下,為了未來、國家和民族而努力的氣質。”
專家:用青年人喜聞樂見的活潑方式傳播嚴肅內容是一種好的嘗試
在第一季的《馬克思靠譜》結束后,鐘君和內蒙古廣播電視臺的制作團隊將繼續用新的形式來講解傳統文化。“一些中國傳統文化中的‘大家’,例如孔子、荀子、老子,都可能會出現,同時節目還會推薦一些經典著作。我們想通過生動的形式,引起大家對經典著作的重視和興趣。我們沒有能力和容量將經典講透、講全,但是想作為一個引子,吸引大家去了解、閱讀經典著作。”鐘君說。
山東大學文學與新聞傳播學院教授唐錫光在接受采訪時表示,一切有效傳播的基礎是雙方有共同的話語權,“《馬克思靠譜》的節目,特別是《馬克思是個九零后》這首主題曲,是在用現在青年人喜聞樂見的話語來進行傳播,這是比較好的選擇,起碼找到了一個共同的話語基礎。如果青年人用現代的藝術形式去包容它,說明馬克思主義不斷綻放著新活力,這是我們應該歡迎的。”
唐錫光告訴記者,思想多元化是不可逆轉的發展趨勢。在多元化的環境下,積極探索一種道路,讓馬克思主義信仰成為更多青年人的選擇,這是件很好的事情。“可能有很多青年人會感興趣,就像馬克思主義當年在中國的傳播一樣,也是經過了很多探索和斗爭,逐步豐富和發展起來的。現在青年人有了新的嘗試,當然應該鼓勵。”唐錫光說。
“一種思想不管有多么先進,如果只被供奉在神龕上,它的生命力就會逐漸喪失,只有走下神壇,融合到現實生活當中,它才可能獲得新的生命力。”唐錫光告訴記者。
歡迎撥打中國青年網新聞熱線010-57380651或發送新聞線索至郵箱youthpress@126。com。關注“細腰蜂”(ID:beeyouth)微信公眾號,可直接對話記者,曝料線索。
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