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中國新聞網報道,11月30日下午,廣州市多區宣布調整疫情防控措施,其中荔灣、番禺區宣布即時解除全部疫情防控臨時管控區,按低風險區管理,廣州地鐵市內所有地鐵站亦逐步恢復正常運營。消息發布后,有售票平臺顯示,從廣州出發的火車票瞬時搜索量增長2.5倍,目的地為四川、湖南、貴州等省份。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除此之外,疫情形勢比較嚴峻的北京、重慶等地,也調整了防疫措施。根據官方消息,從11月30日開始,北京市長期居家老人、居家辦公和學習人員、嬰幼兒等無社會面活動的人員可以不參加社會核酸篩查。重慶市則表示,全域協同防控的中心城區將“分區分類、由點及面、逐步放開”。
如今,我國疫情防控面臨新形勢新任務。防疫政策的調整引起了老百姓的廣泛關注,有媒體記錄了廣州的變化:通往商圈的路上開始有了車流,飯店門口開始排起了隊伍。也有記者注意到,當多數人走出家門想要放松一番時,不少老年人卻走進了藥店,他們想在第一時間囤點藥品。
老年人的擔心并非沒有道理。11月以來,我國已經新增本土新冠死亡病例7例,他們的平均年齡為87.6歲,年齡最大者91歲,年齡最小者81歲。這些病例基本都合并了多種基礎病,如多年高血壓病史,多年腦梗死病史,長期臥床,癌癥手術史等。
今年上半年,上海曾公布過截至4月25日的190例新冠死亡病例信息。這些病例的平均年齡為82.52歲,除1例心源性猝死外,其余死亡原因均為基礎性疾病,而上海的這些死亡病例僅有12例曾接種過新冠疫苗,其余均未接種。
目前我國80歲以上老年人的新冠肺炎疫苗接種率仍有待提高。11月11日,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通報,我國80歲以上老年人新冠疫苗的全程接種率為65.7%,80歲以上老年人加強針接種人數占80歲以上老年人總數的40%。
沒有接種疫苗的老年人是發展成重癥的高危人群。令人擔憂的是,我國的重癥醫療資源也不是很充足。我國每10萬人口的重癥醫療床位不到4張,與發達國家差距明顯。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針對這些脆弱人群,新的防疫政策有明確要求:“做好供應儲備,滿足患者用藥需求,尤其是重癥高風險和老年患者治療需求。”“做好住院床位和重癥床位準備,增加救治資源。”
中國有句老話,“家有一老,如有一寶”。然而不可否認的是,無數家庭中的這“一寶”是這場新冠肺炎疫情中的高危人群。捍衛人民的生命健康始終是我國疫情防控工作的根本出發點和落腳點。尤其是在防疫中,必須保護好脆弱的高齡老人。防控工作的“小步走、不停步”,以及背后的審慎思考、反復研判,正是為了將“生命至上”的防控理念落實到每一個平凡的家庭中。
撰文/劉昶榮
編輯/黃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