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國內多地根據疫情形勢,對核酸檢測政策進行了調整。北京、廣州等地宣布長期居家老人、每日上網課學生等無社會面活動人員可以不參加每日核酸檢測。這些精準免檢的舉措,受到社會廣泛關注。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近期圍繞核酸檢測,社會上展開了一些有益的討論。比如,居民在排隊做核酸的過程中,人群的聚焦有增加病毒傳播的風險。同時,也有人在討論核酸檢測的成本,以及給地方財政帶來的壓力。在這樣的背景下,根據防疫形勢,有針對性地對部分人員進行精準免檢,減少了人們做核酸的疲勞感,減少了病毒傳播風險,節約出來的資源,也能用在防疫工作的“刀刃”上。
精準免檢體現的正是精準防控的政策思路:將防疫資源傾斜給最需要的人,讓不同風險區域、身體狀況的人群,得到妥善的救治與安頓,是為了讓資源得到更加科學高效的利用,也避免給民眾工作、生活和學習帶來不必要的干擾和負擔。這些做法,與中央的相關要求與最新防疫精神是一致的。防疫的根本目的,是為了保護人們的生命健康,使人們能夠更好地生活和發展。
11月30日,國家有關領導在國家衛健委召開座談會時指出,隨著奧密克戎病毒致病性的減弱、疫苗接種的普及、防控經驗的積累,我國疫情防控面臨新形勢新任務。同時,充分肯定專家在防控中的重要貢獻,希望繼續發揮專業優勢,發揚科學精神,圍繞關鍵問題深化研究,為做好疫情防控工作獻計出力。
在科學精準做好防疫工作的政策精神下,各地在制定具體的防疫規定、處置方案時,應當秉承科學精神,聆聽專家的防疫建議,與時俱進、審時度勢、靈活施策,把政策的精神落到實處,回應好民眾的呼聲和需求,使防疫更加務實和人性化。
真正從民眾視角、民眾利益出發作出防疫政策調整,才能平衡好防疫與發展的需要,才進而增添政策的溫度,獲得民眾的理解。進入冬季后,受寒潮影響,內蒙古鄂爾多斯市康巴什區大幅降溫,出現嚴寒天氣,當地政府適時調整政策,發布“明日寒潮,停做核酸!”“明日也冷,不做核酸”的通知,這份暖意甚至感動了一些不在當地的網友。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在疫情防控的新形勢新任務面前,不斷優化完善防控措施,考驗各地政府的應對處置水平。防疫政策想要具有現實針對性、獲得良好效果,不僅要著眼于“面”,更應顧及到“點”,統一處置安排之外,要能在關鍵時刻,做到因時因事因人而異,讓生活困難人群,以及包括小孩、老人和孕婦等在內的身體狀況特殊人群,得到應有的妥善對待。
如今,各地的疫情防控措施正在不斷優化完善。比如,多地調整密切接觸者的判定標準和隔離管理措施,“時空伴隨”不再作為界定標準,亦允許符合居家隔離條件的密接者居家隔離。
據《南方都市報》報道,記者從北京朝陽多個社區了解到,目前存在確診病例居家隔離的情況,居家者多為不適宜轉運的高齡老人、孕婦或嬰幼兒。當然,對于陽性是否可以居家隔離的問題,涉及到相關法律政策是否能適時改變,也需要考慮患者的身體情況,所在小區的隔離條件以及小區內民眾的意見等,屬地部門在研判決策時要更有耐心,也要有細化落實的行動方案。
目前,石家莊、鄭州等多地宣布,部分區域有序恢復生產生活秩序,公共交通、經營活動等有序恢復。同時,重慶等多地發布消息,對部分地區的疫情防控措施作出調整,社會生產生活的有序恢復,以及更多利民惠民措施的出臺,將帶給民眾更多信心和底氣。未來,采取何種防疫舉措,需要各地根據現實情況,尊重科學精神,補足醫療短板——防疫越是精準,就越能減少給社會和民眾帶來的不良影響,就越能貫徹和落實好“人民至上”的防疫理念。
撰文/白毅鵬
編輯/黃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