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1818年5月5日,全世界因為一個人記住了一個偉大的日子,這個人是卡爾·馬克思,這一天是他的生日。
提起馬克思,或許如今大多數青年想到的是高校里人人必上的公共課,抑或是那個大胡子德國人的畫像,卻鮮有人銘記這位世界無產階級革命的偉大導師在人類文明史上不可磨滅的思想貢獻:辯證唯物主義、歷史唯物主義、政治經濟學、科學社會主義……
正是由于對馬克思主義思想缺乏系統了解,不少青年人眼中的馬克思籠罩著一層意識形態的迷障。近日,一批80后、90后年輕人利用新媒體技術,在網絡上對馬克思及其思想進行視角獨特的闡釋,重新燃起了大家關注的熱情。
在五四青年節和馬克思誕辰198周年到來之際,中國青年網推出特別策劃“您好,馬克思”,深入在京高校調查了解學生馬克思相關課程情況,采訪學術界知名大家、青年學者教師以及網絡意見領袖,通過圖文、視頻、圖表和H5等多種形式為你呈現最真實、最炫酷、最深刻的馬克思。
“您好,馬克思”系列報道②
85后美女思政教師 教你馬克思主義的“正確打開方式”
中國青年網北京5月4日電(記者 盧冠瓊)“老師,共產主義真的能夠實現嗎?”“共產主義社會物質極大豐富,人民精神境界極大提高,是不是我去商場見到什么就能拿什么?”“老師,美國沒有意識形態教育,只有我們中國有,這種灌輸,真的很討厭!”……
嚴肅,活潑。在張明明的課堂上,類似的刁鉆問題不少,但是她從不懼多,“學生感到疑惑的問題你回答不了或者避而不答,他們就會認為這個理論只是一個遮羞布,什么都不是,很難打動別人。”問題再犀利,也能冷靜應答,“美國就沒有思政課、沒有意識形態教育嗎?學西方經濟學、社會學、政治學,你就會發現,他們把意識形態滲透于整個教育過程中。此外,向外輸出的好萊塢電影中,糅合的個人主義價值觀是否對你們產生了影響?”這個最初只是想科普哲學而在網上撰文卻意外“走紅”的“85后”清華才女,2014年畢業后,進入中國石油大學,成為了一名思政教師。
“在有些人先驗地看來,學馬克思的女生要不就是戴著厚厚眼鏡、穿著古板不茍言笑、拿著教科書照本宣科的馬列老太,要不就是一副沒啥理論深度偏又信誓旦旦、愛共產主義愛人類解放被洗腦的無知少女。可惜,姑娘我兩者都不是!”2012年,不少人因為《混世魔王馬克思》一文中的這段率真自白,認識、喜歡上張明明,并從此對哲學產生興趣。
4年過去了,當中國青年網記者在辦公室里找到張明明的時候,已為人師的她,“顏值”與“理論自信”依舊。此外,她的憂患意識也依舊——“青年們對馬克思和共產主義有太多的誤解”。
“一到考試周就大段大段地背,學馬克思主義真的有用嗎?”面對課堂上的各種問題,張明明喜歡用學生們熟悉的事物來解析理論。她曾不失幽默地表示,“馬克思被誤解慣了,他和東邪黃藥師一樣沒有解釋。后者因為一身魏晉范兒,懶得向周遭小民解釋;前者則因為離世得早,沒來得及解釋。”張明明認為,作為思政老師,很重要的一項使命,即通過課堂消除誤解,還原一個真實、多彩的馬克思,并且用馬克思主義理論切實指導實踐,而不是讓學生只是通過簡單的記憶和背誦去了解教科書中凝固的馬克思。
為什么“霸道總裁”在青年之中如此流行?為什么“范跑跑”此等自私之人竟會有粉絲?為什么時代在發展,雷鋒等英雄卻一個個“倒下”……在采訪過程中,張明明一一用與青年息息相關的事例,向記者演繹,在她的課堂上,馬克思主義如何被“正確打開”。
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