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的故事|全國人大代表楊珍:“唯學歷”傾向要不得,職業教育也是好出路
發稿時間:2021-03-10 15:57:00 來源: 中國青年網
2021年全國兩會期間,#中國人的故事#微博話題持續聚焦青年關注,圍繞#職業教育對孩子來說是好的出路嗎##兩會談教育#等熱議話題,邀請代表委員和青年網友共同參與討論。
實習就是上流水線嗎?就業難為何還會遭遇“用工荒”?對此,全國人大代表、佛山市技師學院裝備制造系副主任楊珍表示,大部分人對職業教育的偏見和刻板印象里,既有客觀條件的限制,也有主觀認識的不足。職業學校的師資力量比不上普通院校,在中招高考的批次里,職業學校也在靠后位置,大眾很容易構建起“只有成績不好的學生才會去讀職校”的主觀認知。
“但我們很容易忽略掉一個事實,就是每個人的發展方向和天賦都是不同的,分數僅僅是一種社會評價體系而已。中招、高考不是在進行‘人才選拔’,而是在進行人才分流:一些人讀書好,是學術型人才;另一些人動手能力強,是技術型人才;還有一些人有音樂等方面天賦,是文藝型人才。”在楊珍看來,大眾習慣從成績這一表象來評定學生,其實職校也可以培養出很多優秀的技術人才,所以家長們在看待職校時亟需更多理性。對于就業難為何還會遭遇“用工荒”的問題,楊珍說:“當代青年在選擇職業的時候,不只看重薪酬,也關注職業的發展前景。這也倒逼企業做出改變,簡單重復的勞動可以由機器人代替,讓更多的人才做有技術性的工作,發揮他們的作用,讓他們在工作中獲得成就感。”
“分屏云視頻”采訪中,青年網友@笨豬快樂販賣機 認為:“適合人的教育就是最好的教育,職業教育對于孩子來說也是好的出路。要擺脫偏見,正確認識職業教育的價值和意義。”
來自河南工業大學的楊玉清同學認為:“目前我國的制造業也在變革,深入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對技術性人才的需求量也越來越大,職業教育的意義得以更加凸顯。年輕求職者容易受到傳統就業觀的影響,認為白領類的工作比藍領類的工作更加體面。這種觀念OUT啦!”
青年網友@悅小懌 則提到:“有些地方和部門對職業教育法的宣傳不夠,全社會尚未形成有利于技術技能人才成長的氛圍。當前存在唯學歷傾向,一些職業教育機構追求學歷‘升格’,偏離了職業教育的職業性和就業導向,不利于就業結構優化和緩解生產一線緊缺技能型勞動者的矛盾。”
在2021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李克強總理提到:“要增強職業教育的適應性,深化產教融合校企合作,深入實施職業技能等級證書制度。”這些舉措對職業教育發展影響極為深遠,楊珍指出,人都需要一種精神上的認可,不僅僅是從薪酬上衡量,也需要深入實施職業技能等級證書制度。在深化產教融合、校企合作中,企業要積極地參與進來。學校和企業是個共同體,需要共同努力,才能把職業教育發展好。“我相信在不久的將來,我們會探索出一種有中國特色的職業教育模式。”她說。
策劃:王海 楊月
編導:李慧慧 肖文娟(實習)周可越(實習)
記者:秦藝軒(實習)徐沛沛(實習)殷路檸(實習)李微(實習)王曉賜(實習)王夢蝶(實習)王少微(實習)吳敬敬(實習)陳紅麗(實習)
設計:毛婉怡(實習)肖文娟(實習)
中國青年報·中國青年網
河南工業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
聯合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