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陽木版年畫門神圖。受訪者供圖
中國青年網北京1月15日電(記者 王一博)“門神門神騎紅馬,貼在門上守住家。”這是一段流傳在山西臨汾的民謠,民謠中騎著紅馬的門神有著“雙眼皮,魚鉤鼻,了字耳”,這是平陽木版年畫中的經典形象。近日,記者來到臨汾市平陽木版年畫博物館,這里展出的各式年畫栩栩如生、明快艷麗,為臨汾的冬天增添了一抹溫暖的色彩。
平陽木版年畫是流傳于山西省臨汾地區的一種民間美術樣式,始于宋金,盛于元代,至明清進入發展的黃金時期!鞍娈嬛^,平陽啟之”,平陽木版年畫可以稱得上木版年畫的“始祖”。
平陽木版年畫博物館展出的侍女圖。受訪者供圖
晉南盛產麻紙,棗木很多,當地人便就地取材,在棗木上雕刻,在麻紙上印畫。而作畫的顏料則選用水性染織顏料。平陽木版年畫博物館負責人趙國琦介紹道:“過去的人家哪里可能買墨、買顏料來繪年畫呢?都是拿植物等自己制作的。例如黑色,我們就是用鍋底灰來做的!倍袛囝伭系暮脡,就是看它是否禁得住曬!百N在門上的門神,要是曬了兩天就褪色了,那怎么行!
平陽木版年畫博物館展出的灶神圖。中國青年網記者 王一博 攝
據介紹,平陽木版年畫包括中堂畫、門畫、影壁畫、門頭畫、窗畫、條屏畫、灶龕畫、桌裙等多個門類,題材廣泛,有歷史故事、神話傳說、戲曲人物、山水花鳥等。
然而,現代化的年畫美術表現手法和高科技的精美印刷技術,沖擊著手工操作的木版年畫,導致平陽木版年畫面臨著失傳的危機。2008年,平陽木版年畫入選“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趙國琦也為平陽木版年畫的傳承問題倍感焦慮:“我想先承,后傳,只要有年輕人想學,我就教,先把木版年畫的技法傳承下去,再去和這些年輕人研究如何把它傳播出去。”
帶有平陽木版年畫元素的水杯。中國青年網記者 王一博 攝
目前,平陽木版年畫博物館大力開展發掘、保護和恢復平陽木版年畫的工作。趙國琦也會針對有一定美術基礎的大學生開設平陽木版年畫藝術培訓班,成立工作室,與80、90后的年輕人共同設計文創產品。趙國琦經常參加各地展會,努力走出去,向更多人介紹平陽木版年畫!拔蚁M梢杂懈嗟哪贻p人加入傳承木版年畫的隊伍中,讓木版年畫從眾多手工藝人中獲得創新的靈感,早日煥發新的生機!壁w國琦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