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曼(右四)為榮獲“2019首屆文旅融合創新品牌50佳”證書的部分獲獎嘉賓頒獎。中國青年網記者唐希 攝
中國青年網宜賓12月12日電 (記者 唐希)“我是做歷史的,廣義一點說是做文化的,幸好現在文旅成了一家,否則我永遠不敢說我跟旅游有淵源……”在四川宜賓舉行的首屆文旅融合創新品牌高峰論壇上,全國婦聯副主席(兼)、中央民族大學黨委委員蒙曼的幽默開場發言贏得現場陣陣掌聲。
當文化學者遇上美景,會擦出怎樣的火花?蒙曼用宋朝詩人白麟游覽美景時有感而發的詩句作了解答,“宋朝有一個詩人叫白麟,在宜賓待過,寫過一首詩叫做《寓居敘南》,他說‘二老經行處,草木生輝光’。其中‘名圣留’代表文化,‘水云鄉’就是詩人眼中看到的腳下行走過的土地。”
蒙曼認為,文化旅游的融合就是——眼睛看著“水云鄉”,心里想著“名勝流”,眼睛有一個廣度,心里能有一個深度,眼里有好奇,心中有回味,這個應該是旅游達到的境界。
蒙曼還在現場就“文旅融合”這個話題給大家分享了三個“小建議”。她認為想要做好旅游業的人,首先要做到的便是“懂自己”,而“懂自己”便需要做好“選擇”和“協調”這兩大要素。
蒙曼說:“就比方說拿我們宜賓來講,到底什么代表宜賓,是五糧液代表宜賓,還是燃面代表宜賓,是蜀南竹海還是李莊古鎮代表宜賓?”做了選擇以后,如何協調好選擇,蒙曼認為這也是一個重點,“比方說五糧液也代表我們這個地方,蜀南竹海也代表這個地方,怎么樣讓它協調起來,看起來像五彩斑斕的大觀園,而不是把五糧液的元素放在蜀南竹海里面,最后成了一盤大雜燴。”
其次,蒙曼認為旅游業的第二個要點是“懂游客”。她舉例,“我們過去講《百家講壇》的時候,曾經有一個原則叫‘以熟講生’,講完全陌生的話題觀眾不感興趣,講完全熟悉的話題觀眾也不感興趣,你告訴他一點他知道的和不知道的,受眾便會慢慢地跟著你的節拍走了。”蒙曼認為,旅游也可借鑒這樣的模式,不需要一直告訴游客你有多好,關鍵是怎么樣跟游客的心貼在一起,為游客打造符合他們喜好的個性化旅游路徑。
蒙曼認為,當做到了“懂自己”和“懂游客”,那距離最后與成功便只差一步——“懂情誼”。“情誼其實是文旅產業的最終基礎。”蒙曼進一步解釋說,“這個情誼里,不僅僅是旅游產品,還有旅游服務,這個情誼背后終極的那個因素是此地的民風民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