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士磊的榮譽證書。通訊員供圖
中國青年網北京11月17日電 (記者 唐希 通訊員 黃國暢 李季雨) 海南島最東端,坐落著銅鼓嶺測控區,臨海遠眺,海對岸的兩座發射塔架清晰可見。每當火箭在文昌航天發射場點火起飛,這里就是測控接力的“萬里海天第一棒”。測控區內一塊刻有“牧箭逐星”字樣的巨型花崗巖,正對著遠方發射塔,寓意測控區內的技術手段將與火箭形成一根無形的“信號繩”,精準掌控火箭,探索浩瀚宇宙。管士磊,便是在這片創造奇跡的土地上工作的一員。
管士磊成為航天人已有18個年頭,先后擔任過3套雷達設備操作手,多次獲得發射場“先進工作者”榮譽稱號。但是,這成功背后的艱辛只有他自己才能體會。學校畢業后,由于專業不對口,管士磊一度感覺力不從心,但他并沒有因此氣餒。只要一有空閑,管士磊就一頭扎進專業知識的海洋,遇到不懂不會的問題,便虛心向老同志和場所師傅請教。十余本厚重的筆記本,每頁滿滿的公式、文字,記滿了關于雷達設備的知識原理和故障排除方法。
管士磊在雷達設備排除故障。通訊員供圖
一次,意外不期而至。在執行某次重大航天任務期間,管士磊所在的雷達設備跟蹤火箭信號突然丟失,崗位人員被這突如其來的意外打了個措手不及。就在千鈞一發之際,管士磊憑借著多年的經驗積累,冷靜分析,第一時間發現問題,并迅速采取應急措施,僅僅耗費4.8秒,就重新完成了火箭信號的捕獲跟蹤,及時保證了任務期間測控數據的最大完整性。“厚積才能薄發。”談及那次經歷,管士磊笑著說道。
18年的光陰,18年的堅守。看著發射場內國產雷達的性能和集成化水平不斷提高,堅守一線的管士磊就像看著自己的孩子一天天長大,心中無限欣慰。舍小家,為大家,為了祖國航天事業的發展,管士磊舍棄了許多與家人團聚的機會。2016年,管士磊3歲的兒子連日高燒40度,但當時正值文昌航天發射場火箭首發任務迫在眉睫,他只能和妻兒電話連線,叮嚀幾句后又匆匆掛斷。2012年父親病重去世,他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執行測控任務,臨別前一句“好好干”,是父親對他最后的囑托……
奉獻和付出,寫滿了管士磊的18年航天奮斗路。
在測控區宿舍樓有面文化墻,主題是“主席,我想對您說”。在這面墻上,管士磊寫道:“主席您好!探索浩瀚宇宙,發展航天事業,建設航天強國是我們不懈追求的航天夢。我一定牢記囑托,在實現航天夢的道路上繼續奮斗!”星河漫漫,問天征程。今年,管士磊被發射場授予“參加執行重大航天發射任務100次”榮譽證書。他說,矢志航天報國,建設航天強國,就是他的初心使命,激勵著他闊步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