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青年網北京10月1日電(記者 劉喆 通訊員 馬霓 徐晨 魏威 王浩 李超)70年波瀾壯闊,70年風雨兼程。今天,新中國迎來了自己的70歲生日。同樣是10月1日生日的青年們,奮斗在他們自己的追夢路上,與新中國一起慶生。
支教老師萬琴:做國家建設的一顆小小螺絲釘
9月30日上午,萬琴剛剛結束國慶假期前的最后一節課。作為武漢理工大學第21屆研究生支教團的一員,她已經在湖北省襄陽市保康一中支教滿1個月了。
支教老師萬琴。萬琴供圖
萬琴說,這次來支教,一部分原因是為了彌補心中的遺憾。大二那年,她報名參加了學校社團組織的“微指尖”支教團,原計劃去廣西玉林進行暑期支教,但由于當地連日暴雨,學校出于安全考慮,取消了他們的計劃。
今年,研究生支教團計劃圓了她奉獻青春、志愿支教的夢想。
1996年10月1日出生的萬琴,生日基本上都是跟家人和朋友一起度過。但今年的生日,她打算留在當地,備一下課,看一點書。“會重點關注今年的大閱兵。”萬琴憧憬著,“我也特別想在未來某一年,親自到閱兵現場去觀看。”
雖然支教只有短短1年,但是萬琴希望在她美好的青春歲月里,用這寶貴的1年,做一些有意義的事。“我想上好每一堂課,把自己知道的知識全部傳授給學生。只要能給他們帶來一點小小的改變,讓他們的成長軌跡向更積極更好的方向發展,我就完成我的小目標了。”
萬琴與學生們在一起。萬琴供圖
萬琴把自己稱作是一顆小小的“螺絲釘”,她說:“我們只是響應了國家的政策號召,在國家建設過程中起了一丁點小小的作用”。她堅信,只要有志青年能夠這樣一代代地傳承,支教事業就能一步步走下去,山區的孩子們就可以看到更多不一樣的世界。
放眼未來,萬琴希望多參加一些志愿服務工作,因為她堅信,助人為樂總是會給人帶來快樂。
“追光人”朱偉斌:我在小島守護萬家燈火
在舟山群島的最北部,有一個名叫“嵊泗”的海島縣。這里對外交通主要依靠船舶,島上供電通過海底電纜與陸地相連。國家電網浙江省電力有限公司嵊泗縣供電公司員工朱偉斌和他的同事們,是這個小島上萬家燈火的守護者。
“追光人”朱偉斌。馬霓供圖
2014年,27歲的朱偉斌是第一個到這里工作的全日制碩士研究生。當時很多老員工覺得公司留不住他這樣的高學歷專業人才,還有人覺得他只會讀書,適應不了這里辛苦的工作環境。
打破偏見需要的是實際行動。無論是做自動化運維、在調度大廳值班,還是如今在辦公室工作,朱偉斌都以鉆研的精神向每一件小事問答案、要效率,各項工作也逐漸獲得領導和同事的認可。
生日恰逢國慶,朱偉斌一般會和家人聚在一起吃頓團圓飯,然后在舟山本島逛一逛,感受一下舟山的新發展、新變化。但是今年的生日,朱偉斌要在工作崗位上度過了。
朱偉斌堅守工作崗位。馬霓供圖
10月1日是特級保供電時段,而且臺風“米娜”將會嚴重影響嵊泗,這對朱偉斌和他的同事們來說是不小的挑戰。“電力作為基礎性行業,關乎老百姓的日常生活。”朱偉斌表示,“希望用堅守工作崗位,確保全縣用電安全穩定的方式來慶祝這個不一樣的生日。”
正是由于幾代海島電力人頑強的奮斗,嵊泗電力才能夠實現從無到有、從弱到強、從孤立到互聯的蛻變。朱偉斌深知前輩們的艱苦和偉大,他希望自己未來也能助推嵊泗電力取得新的突破,成為助力實現百年奮斗目標的骨干和脊梁。
高鐵“蜘蛛人”程璽:五年沒變的生日心愿
9月30日,程璽回到河北老家與分別了小半年的父母妻兒相聚一桌,其樂融融地吃上了團圓飯。第二天就是他的生日,妻子早早為他訂好了生日蛋糕,這也是程璽工作5年來第一次在家過生日。
“10月4號,我就要趕回黃山應急值守了,這幾天單位安排我休班,好久沒見家人了,得趁這個難得機會好好陪陪他們,一起圍著電視觀看今年期待已久的盛大閱兵。”程璽抱著年幼的孩子說道。
高鐵“蜘蛛人”程璽。徐晨供圖
2014年8月,24歲的程璽畢業后成為了中國鐵路上海局集團有限公司南京供電段黃山北接觸網工區的一名接觸網工,他負責合福、杭黃等鐵路沿線接觸網巡視檢修工作。由于他們的工作需要爬到七八米高的電線桿上對沿線接觸網作業,所以高鐵“蜘蛛人”便成了他們的代名詞。
2015年國慶,合福高鐵迎來了開通運行后的首次客流高峰,電力負荷創歷史新高。為做好接觸網運行維護,程璽除了每晚固定作業時間以外,他還要24小時隨時待崗,遇緊急情況必須20分鐘內立刻趕赴現場搶修。程璽回憶,“那一年的國慶,我的技能水平提高了很多,遇到特情,也能夠冷靜而準確地處置了。”
程璽保障高鐵運輸安全。徐晨供圖
國慶長假是旅客出行高峰,為保障鐵路運輸安全,五年來,程璽的國慶節只有兩個關鍵詞:累和充實。常年累月的戶外工作給予了這個書生氣的年輕人一雙布滿老繭的雙手和黝黑的膚色。
談起今年的生日愿望,程璽表示,自己與祖國同一天生日,希望國家越來越好,自己也不斷提升自我,為祖國的高鐵事業貢獻自己的力量。
外賣騎手郭勝萊:每一步都踏在追夢路上
你總能在生活中看到他們的身影:他們比你更熟悉你家或公司周邊的道路,比你親朋好友更關心你能否按時吃飯。
他們是穿梭在城市“毛細血管”的外賣騎手,郭勝萊就是他們中的一個。
外賣騎手郭勝萊。郭勝萊供圖
準確地說,郭勝萊還算“新手”:今年5月份他才正式成為一名外賣騎手。“就想增加一點自己的閱歷,也多賺點錢。”這是這個1992年10月1日出生的年輕人心底最樸實的想法。
郭勝萊的配送范圍在北京市長椿街附近方圓5公里之內,每天工作最少8個小時,平均一天配送30多單,騎行超過60公里。轉動的車輪載著熱騰騰的飯菜,也載著郭勝萊對美好生活的向往。
以往的生日,郭勝萊大多跟家人和朋友一起聚聚。“今天我們都放假,站里的人打算一起給我過個生日。”郭勝萊有些期待,“10月2號往后就不休息了,我還是想堅持在自己的工作崗位上。”
郭勝萊在送餐路上。郭勝萊供圖
說到未來,郭勝萊希望能夠攢點錢,回老家甘肅天水開個小飯館,做點小生意。作為與祖國同一天生日的青年人,郭勝萊感嘆于現在祖國的強大,同時他也衷心地希望祖國越來越昌盛,人民生活越來越美好。
忠誠衛士張國權、李龍:我們在天安門廣場守護五星紅旗
在天安門廣場,有一群別樣的“橄欖綠”。無論刮風下雨、嚴寒酷暑,他們都筆直地站立在哨位上,用軍人的忠誠和擔當,守護著祖國的“心臟”。
9月份,是新兵入伍的日子。在武警北京總隊某新訓大隊里,有兩名特別的熱血青年:張國權,李龍。他們一個22歲,一個18歲。
忠誠衛士張國權。李超供圖
以往的生日,張國權一般會和幾個要好的朋友“搓一頓”,但是今年不一樣了,他想給自己一些特殊的安排。“訓練十幾天來,我發現自己在基礎軍事技能上還有很多不足,這個國慶假期,我想多加練習,彌補自己的不足。”張國權希望自己能夠盡快從一名社會青年轉變為合格的武警戰士,“我不想碌碌無為地度過自己的22歲生日。”
忠誠衛士李龍。李超供圖
18歲的李龍剛剛成為了一名武警戰士。與來自全國各地的新戰友們聚在一起,李龍有些興奮,“我們就像鍋里的大雜燴,各有各的特色,各有各的風味。”
18周歲的成人禮能在部隊度過,這是李龍之前完全沒有想到過的,“這讓我顯得格外與眾不同。”
新訓的三個月,必將是一場身體上和思想上的“硬戰”,但是張國權和李龍已經做好了迎接挑戰的準備。他們希望在未來,自己也能成為受閱方隊的一員,接受全國人民和祖國母親的檢閱。
從西到東,從南到北,在這960萬平方公里廣袤的土地上,一代又一代的中國青年將奮斗的青春故事鐫刻在了歲月的年輪里。他們自豪,今天與新中國一同慶生!他們期待,未來團結一心,接續奮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