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双版纳善谢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中國青年網

新聞

首頁 >> 文字頭條 >> 正文

文旅共奏交響曲 譜寫曲藝傳承發展濃墨畫卷

發稿時間:2019-09-11 17:29:00 來源: 中國青年網

  9月6日下午,非遺曲藝周在濟南五龍潭公園進行展演。圖為來自四川省曲藝研究院的傳承人在表演四川揚琴《拷紅》節目。中國青年網記者 韓玉 攝 

  中國青年網濟南911日電(記者 韓玉)相聲、評書、鳳陽花鼓、四川清音、紹興蓮花落……曲藝歷史悠久、魅力獨特,具有深厚的群眾基礎,是我國寶貴的非物質文化遺產。9月6日至10日,由文化和旅游部非物質文化遺產司等主辦的2019全國非遺曲藝周在山東濟南舉辦。5天里,128場曲藝演出在濟南各大劇場、書場、社區、景區和學校上演,惠及群眾3.7萬人。 

  本次非遺曲藝周,共有來自全國29個省份的131個曲藝精品進行了集中匯演,492位曲藝類非遺傳承人參加演出。參演項目中,既有觀眾耳熟能詳的山東大鼓、陜北說書、四川清音,又有青海攪兒、達斡爾族烏欽、傣族章哈等稀有曲目;既有《玲瓏塔》《回娘家》等廣為流傳的經典傳統曲目,也有《升國旗》《鼓韻流芳》等反映新時代主旋律的新創作曲目。演出免費開放,觀眾可以近距離欣賞到非遺曲藝的最高水平演出感受“曲山藝海”的勝景 

  9月10日晚,2019全國非遺曲藝周泉水大聯歡(閉幕式)在濟南百花劇院舉行。主辦方 供圖 

  文旅融合 走出曲藝發展新路子 

  “丑末寅初日轉扶桑,我猛抬頭,見天上星,星共斗、斗和辰,它是渺渺茫茫、恍恍忽忽、密密匝匝,直沖霄漢減去了輝煌。”周末的趵突泉公園,游人如織。在白雪樓大戲臺,來自天津曲藝團的非遺曲藝傳承人正在表演京韻大鼓《丑末寅初》。《丑末寅初》又名《三春景》,是京韻大鼓膾炙人口的傳統唱段。全曲腔調流暢,節奏活潑,短句大腔搭配巧妙。臺下的張大爺忍不住大聲喝彩:“好!”張大爺告訴記者,他家住在趵突泉公園附近,“這兒經常會有演出,都是免費的,大伙兒都喜歡過來看。” 

  9月7日下午,非遺曲藝周在濟南趵突泉公園的白雪樓戲臺進行展演。圖為來自天津曲藝團的傳承人在表演天津時調《放風箏》。中國青年網記者 韓玉 攝 

  同一時間,大明湖畔的書場明湖居,觀眾欣賞著西河大鼓《繞口令》、騰沖揚琴《大亮山上不老松》、粵曲《阮玲玉》等精彩曲藝項目。這是本次非遺曲藝周的特色之一——非遺曲藝與旅游景點相融合,以文促旅、以旅彰文,繁榮曲藝市場,擴大曲藝社會影響。9月10日晚,2019全國非遺曲藝周閉幕式與濟南市民俗活動“濟南泉水節”一起舉辦,不僅是曲藝周的亮點,也是以文促旅、以旅興文的典型實踐。 

  9月6日,中國曲協名譽主席、著名曲藝家劉蘭芳在非遺曲藝周開幕式表演評書貫口《祝您幸福康寧》。中國青年網記者 韓玉 攝 

  曲藝貴傳承 創新讓曲藝“活起來” 

  “曲藝是中華民族自己的藝術,傳承是手段,發展是目的。老中青三代同臺,這樣才有看頭。”著名評書表演藝術家劉蘭芳接受記者采訪時說,“看到了年輕人,就看到了希望。”劉蘭芳認為,傳承最終還是要落到發展上,不能做成“化石”,要把傳統文化發揚光大。“曲藝是古老的民間藝術,現在曲藝傳承,有辦班的形式,有一對一師徒傳授,也有展演。展演也是傳承,擴大了影響,讓更多的觀眾知道有這么多的曲藝曲種。” 

  9月8日下午,非遺曲藝周在濟南百花洲畔白雪樓中的芙蓉館進行演出。圖為來自河北省滄縣文化館王銀杰與徒弟王馨笛表演滄州木板大鼓《賈寶玉夜探瀟湘館》。中國青年網記者 韓玉 攝 

  王銀杰是國家級非遺項目滄州木板大鼓代表性傳承人,9月8日下午,他與徒弟帶著自己的拿手好戲《賈寶玉夜探瀟湘館》在百花洲畔白雪樓中的芙蓉館進行演出。據了解,滄州木板大鼓又稱滄縣木板大鼓,距今已有400多年的歷史,2006年被評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京韻大鼓、西河大鼓、樂亭大鼓等都有吸收滄州木板大鼓的唱腔、曲調。提到曲藝傳承,王銀杰感慨萬千:“我現在帶了20多個徒弟,算上‘非遺進校園’活動教的孩子,得有幾百個徒弟嘍!不少徒弟都是很好的曲藝苗子,希望他們能認真學習,把曲藝好好傳承下去。”據了解,為了讓更多人聽到木板大鼓的聲音,年逾古稀的王銀杰對表演節目的內容、動作等都進行了創新。 

  “現在很多人不太了解曲藝,非遺曲藝周的舉辦讓全國各地的曲藝項目都得到了展現,也讓更多年輕人愛上曲藝。”雖然是個90后,山東省藝術研究院院屬山東大鼓傳承人祝天月已經是第二次參加非遺曲藝周了,她說:“很榮幸參加非遺曲藝周,能和這么多老藝人同臺演出、交流、學習!”祝天月表示,為了讓節目更有“看頭”,她特意請戲曲老師培訓,增加了一些“動作戲”。以《戰馬超》為例,祝天月說:“張飛端槍和馬超端槍就不一樣,我從念白、動作和架勢上都作了區分。像川劇變臉一樣,觀眾看到變化,就會更喜歡看。” 

  9月7日,2019全國非遺曲藝周系列活動之一——非遺曲藝傳承發展研討座談會在濟南召開。中國青年網記者 韓玉 攝 

  落實《曲藝傳承發展計劃》 各地將出實招 

  為推動曲藝傳承發展,今年7月,文化和旅游部印發《曲藝傳承發展計劃》,對曲藝類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發展工作進行專項部署。在此背景下,9月7日,非遺曲藝傳承發展研討座談會在濟南召開。文化和旅游部非遺司,山西、河北、浙江、山東等地文化和旅游廳(局)及非遺保護中心,曲藝類非遺項目保護單位和傳承人等代表與會,共同探討如何落實《曲藝傳承發展計劃》,做好曲藝傳承發展工作。 

  座談會上,各地方代表從理論研究、人才培養、精品創作、曲藝演出等相關方面,對促進曲藝傳承發展工作提出具體工作辦法。河北省文化和旅游廳非遺處處長張雪芳表示,下一步,河北省將以《曲藝傳承發展計劃》為藍本,形成以“1166”為主體內容的專項工作方案,即制定堅持1個工作統領、制定1個任務分解、實現6個保護目標、開展6個專項行動,推動曲藝傳承發展邁上新臺階。山東省文化和旅游廳非遺處副處長王尚表示,山東擬通過開展普查記錄、舉辦主題匯演、實施研培計劃、加強項目研究等措施,進一步提高曲藝的整體繁榮度。同時,王尚指出了曲藝類項目在人才培養、作品創作、院團發展等方面存在的困難和不足。 

  濟南百花洲“非遺+扶貧”就業工坊。中國青年網記者 韓玉 攝 

  “《曲藝傳承發展計劃》的出臺是國家關心、支持曲藝保護工作,關愛曲藝傳承群體的重要體現,也是對曲藝界非遺保護呼聲的有效回應,為我們以后傳承創新曲藝文化指明了方向。”山東琴書、數來寶、長子鼓書等項目代表性傳承人接受記者采訪時紛紛表示,將努力踐行曲藝人的文化使命,使自身所從事的曲藝事業發揚光大。 

  本次非遺周期間還發起成立了曲山藝海合作聯盟,全國12家知名曲藝團體率先加入,通過聯盟機制,共同組織開展有影響力的曲藝活動,不斷提高曲藝的傳承發展能力,推動曲藝全面健康持續發展。 

責任編輯:趙瑛
 
百家乐楼梯缆| 大发888优惠码| 百家乐官网扑克桌布| 百家乐记牌器| 大兴区| 百家乐的庄闲概率| 大丰收娱乐城官网| 百家乐官网全部规则| 大发888账号注册| 破解百家乐官网视频游戏密码| 万达百家乐娱乐城| 百家乐官网出庄几率| 威尼斯人娱乐城网络博彩| 澳门百家乐官网送彩金| 全讯网找新全讯网| 百家乐官网赢钱打| 棋牌娱乐平台| 做生意门口对着通道| 博赢国际娱乐城| 百家乐技巧论坛| 百家乐赌场| 赌博百家乐赢钱方法| 百家乐官网作弊视频| 网上百家乐游戏哪家信誉度最好| 百家乐官网出千手法| 大发888捕鱼游戏| 属蛇做生意坐向| 肥乡县| 百家乐2珠路投注法| 百家乐官网代理博彩正网| 优博百家乐的玩法技巧和规则| 百家乐官网视频小游戏| 百家乐社区| 属鼠做生意办公桌摆貔貅好不好| 绩溪县| 鑫鑫百家乐的玩法技巧和规则| 百家乐官网黄金城游戏大厅| 大连娱网棋牌大厅| 百家乐和的几率| 最好的百家乐官网博彩公司| 大发888真钱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