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維敏在帶孩子們訓練。受訪者供圖
1月12日下午2點,安徽師范大學室內體育場,童心籃球隊教練蔡維敏正帶一群孩子進行籃球課前的熱身動作。“一、二、三……”一組簡單的手臂伸展訓練,已經進行了近20分鐘。旁邊觀摩的家長并沒有催老師的教學進度。“你很棒,再來一次,加油!”身高185cm的蔡老師,語氣中盡是柔軟和鼓勵。
每一堂課上,驚喜、期盼、激動,復雜情緒在學生家長們的神情中不斷上演。原來,上課的學生都是唐氏綜合征患者。智能落后、生長發育緩慢、特殊面容是唐氏綜合征的常見癥狀。但是在蔡維敏的口中,他們有一個共同的名字——“天使寶寶”。因為想對孩子們稱呼得更親切一點,“天使寶寶”這個稱呼,是屬于他們師生間特有的“暗號”。
蔡維敏是安徽師范大學體育學院籃球教師。2019年元旦,一場活動中,蕪湖市童心心智障礙者服務中心負責人陳鳳祥一眼就看到了個頭特別高的蔡維敏。經過簡單交流,陳鳳祥向蔡維敏提出,能否帶唐氏綜合征的孩子們進行體育訓練。
“孩子們既然喜歡籃球項目,那我毫不猶豫就答應了,這可能是作為老師的社會責任感,哪怕只是給這群孩子提供一點點幫助,也很值得。”蔡維敏回憶。
盡管答應得痛快,但蔡維敏還是感受到了巨大壓力,因為對孩子們的特殊情況并不了解,他回去后搜索了大量相關論文、訓練視頻,初步制訂了適應性訓練計劃。2019年3月10日,在蕪湖市弋江區殘疾人服務中心,蔡維敏帶著助教為孩子們上了第一堂籃球課。
剛開始的40分鐘,孩子們難以融入,看懂了怎么做,但是學不好,甚至有的孩子突然就離開了場地。蔡維敏也迅速根據情況轉變了教學方式,從簡單的伸展教起,一邊鼓勵,一邊引導。一個小時過后,孩子們愿意跟著一起運動,家長們也在場地外加油鼓勁。最終,訓練快結束時,所有孩子都已經融入到教學中。
學生們用不太流利的語言告訴蔡維敏:“老師,我還想上籃球課。”于是,蔡維敏對他們承諾:“以后每周,我都會來。”就這樣,童心籃球隊成立了,籃球訓練也步入正軌。每周一到兩次,每次90分鐘,這一份承諾,一堅守就是6個年頭。
學籃球對這群孩子來說并非易事。手臂如何擺動、如何跑直線、如何三步上籃,蔡維敏每次都要準備好幾種方案,根據實際效果循序漸進。音樂也是教學中的一大法寶,蔡維敏每次會根據不同的訓練強度和項目挑選音樂,鍛煉時放歡快一點的,最后拉伸就放舒緩一點的。孩子們在音樂聲中,注意力慢慢提高。
如何讓“天使寶寶”們打開自己封閉的心,接受更多人和物,蔡維敏使出渾身解數。
何耀耀(化名)已經跟著蔡維敏訓練3年了。“蔡老師你最近怎么樣”“蔡老師,你好”……如今的何耀耀,能一字一句、清清楚楚地和蔡老師打招呼,對于何耀耀來說,蔡維敏不僅是他的老師,更是可以敞開心扉的朋友。
“我和孩子們說,一定要主動和我打招呼,和我聊自己平時的快樂或者憂愁。”訓練中,蔡維敏接過何耀耀傳過來的球,對著何耀耀豎起了大拇指,何耀耀也朝著蔡老師點了個大大的贊。
隨著與孩子們深入接觸,蔡維敏也開始思考體育運動與孩子們健康之間的關聯,并開始進行訓練記錄。他說,隨著訓練的積累,孩子們的運動技能和身體素質都得到較大提升。例如,以一年為時間跨度,單手拍球從一分鐘平均20次到80次;籃下投籃從平均10球中1球增加到中4球。立定跳遠、仰臥起坐、單腳站立以及16米有氧跑都實現提升。
3月21日是“世界唐氏綜合征日”,對于童心籃球隊來說,這也是他們的集體生日。蔡維敏每年會給孩子們定一個特別大的蛋糕,讓孩子們一起過“生日”。蔡維敏拿出“過生日”的照片,看著笑容燦爛的孩子們說:“每到這個時候,‘天使寶寶’們都特別開心,圍在一起唱生日歌,切蛋糕,做游戲。很多家長都說,這是孩子們過的最快樂的生日,我也能感受到我們是一點一點地更加親近,他們也越來越棒!”
蔡維敏也從細節處帶孩子們成長。給孩子們換上正規的球衣,每年春天約定舉辦“為愛行走”徒步活動,籃球場旁架子上,也擺滿了孩子們自己編織的手工藝品和每一次活動、比賽的剪影照……
目前,童心籃球隊已歷經5任教練,越來越多的青年志愿者參與到這場愛心接力中來。2019年,蔡維敏適應體育干預工作室應運而生,2023年,在安徽師范大學和該校體育學院的支持下,工作室在校內常態化運作,吸納黨員教師、本科生、研究生等核心成員11名,課程也從籃球課拓展到柔力球課、體能訓練課等多個課程。
高思成是安徽師范大學體育學院研究生,也是蔡維敏團隊中的核心成員,在童心籃球隊授課3年多。從大一就開始給青少年上體能課的他,有著豐富的教學經驗,但在第一次給“天使寶寶”們上課時,就遇到了一些“小狀況”。
“第一次上課的時候,盡管蔡老師已經反復和我說要預判各種教學情況,但到了真正上課時,才發現困難重重。”不間斷地加油鼓勁,一次次展示規范動作,再不厭其煩地糾正和調整“天使寶寶”的訓練節奏,90分鐘的課下來,高思成已經大汗淋漓。
“很累,比自己打3個小時球還累,但是看到孩子們在一點點進步,我也很有成就感,比打贏一場球賽還開心。”高思成說。
體育教學專業研究生二年級的朱奇,也在擔任童心籃球隊教練后發生了性格轉變。此前,內向的他很少在公眾場合發言,甚至害怕直視別人的眼睛。在帶“天使寶寶”們訓練一年后,朱奇從剛開始的緊張生澀變為開朗自信,他也在這份志愿服務中找到了自己的價值。目前他正在撰寫籃球運動對唐氏綜合征青少年的平衡素質和柔韌素質影響機制的相關論文,并決定將職業規劃和特殊兒童體育訓練緊密聯系在一起。
“他們就跟我自己的弟弟妹妹一樣,陪伴他們訓練的時光讓我對體育教育也有了更深刻的了解,教育不僅能育人,也能育己。”朱奇說。
蔡維敏工作室團隊借助籃球訓練的機會,探索籃球訓練對“天使寶寶”到底有沒有效果,有多大效果。經過半年深入研究,他們撰寫論文并成功發表,為國內外用籃球訓練的方式為唐氏綜合征患者尋找更多運動康復的方法提供了借鑒。
6年來,童心籃球隊累計授課1000余課時,服務6000余人次,在相關活動上表演籃球操,受到現場觀眾的一致好評。
蔡維敏堅定地說:“未來,只要孩子們愿意,我們會一直做下去,也會融合足球、太極等其他運動項目,為‘天使寶寶’們尋找更多可能。希望社會各界可以看到‘天使寶寶’們的努力和改變,給予他們更多關心與尊重,為他們投進一‘籃筐’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