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發布的2025年第一周全國急性呼吸道傳染病哨點監測情況,流感仍處于季節性流行期,流感病毒陽性率上升趨緩,其中,全國門急診流感樣病例的流感病毒陽性率較上周上升3.8%。檢出的流感病毒仍以甲流為主。
1月14日,2025年春運正式開始,今年為期40天的春運預計會有90億人次跨區域流動。除了流動人員之外,春節前后的探親訪友、聚餐聚會等活動也會增加流感病毒的傳播風險。
奧司他韋和瑪巴洛沙韋是為老百姓所熟知的甲流抗病毒藥物。其中,瑪巴洛沙韋因其在人體內持續作用時間更長,全程僅需一次給藥,更受關注。瑪巴洛沙韋的作用靶點是聚合酶酸性蛋白。近日,國家呼吸醫學中心常務副主任曹彬團隊在知名國際醫學期刊《自然·醫學》(Nature Medicine)發表了國產創新藥瑪舒拉沙韋的研究成果,這款藥是一種新型聚合酶酸性蛋白抑制劑,作用靶點和瑪巴洛沙韋相似,預計今年有可能上市。
感染甲流后,如何正確服用抗病毒藥物?該怎樣科學認知這些藥?這些認知背后是怎樣的科學理念?針對這些問題,中青報·中青網記者專訪了曹彬。
為什么要強調使用甲流抗病毒藥的窗口期
病毒是自然界最小的生命體,曹彬說,和人類一樣,病毒也需要生活、繁殖,人體中成千上萬的細胞就是病毒的繁殖場所,人類需要瓜果蔬菜等食物存活,病毒的“食物”則是人體細胞中的一些營養物質。流感病毒進入人體細胞后,會把細胞中的一段核酸“切”下來“裝”在自己身上,“偽裝”成人體的正常成分。病毒隨后“告訴”細胞,“我”是“自己人”,“我”可以心安理得地吸收細胞里的營養物質完成繁殖。
瑪巴洛沙韋和瑪舒拉沙韋的作用機制是抑制“切”的過程,讓病毒無法“偽裝”,從而無法利用人體營養物質完成繁殖。曹彬強調說:“這是它唯一的作用。這些抗病毒藥物不能增加免疫力,不能讓受損的細胞修復,不能退燒,也不能止咳、鎮痛。”
基于抑制病毒復制的作用機理,甲流的抗病毒藥越早服用效果越好。曹彬說,病毒在進入人體復制了1-3天后,才會出現發燒、咳嗽、肌肉酸痛等癥狀,這幾天叫潛伏期。抗病毒藥的最佳窗口期是出現癥狀后48小時內,在這個時間內病毒復制最活躍,抑制病毒復制的效果最好。超過48小時,病毒復制減弱,人體細胞損傷增加,抑制病毒復制的抗病毒藥效果就沒有那么好了。
曹彬舉例說,如果把病毒比作入侵身體的敵人,那么抗病毒藥物就是反抗敵人的一個重要手段,在敵人剛入侵到邊境線的時候就發起反攻,效果肯定最好,當敵人已經入侵多日,入侵到腹地了,再反攻就太遲了。
吃藥前需要明確藥物風險
安全是用藥的底線。為了明確藥物的安全性,瑪舒拉沙韋的研究在我國多家中心開展,采用分層隨機、雙盲、安慰劑平行對照設計,入組80%的成年人和20%的5歲以上兒童青少年,按2:1的比例分配到瑪舒拉沙韋組和安慰劑組。
研究結果顯示,研究中沒有發生導致死亡的嚴重不良事件。瑪舒拉沙韋組和安慰劑組的不良事件發生率分別是43.8%和40.4%,藥物相關的不良事件的發生率分別是28.4%和23.3%,大多數不良事件為輕度至中度,無須對癥治療即可緩解。以上結果說明該藥物安全性良好。
根據研究成果,藥物可能產生的不良反應會寫入藥品說明書。曹彬說,患者服用甲流抗病毒藥物前需要明確知道這些不良反應,以及過敏、藥物的相互作用等用藥禁忌。如果有醫生把關更好,就醫不方便時,需要認真讀藥品說明書。
有質量的醫療應該是科學的醫療
瑪舒拉沙韋經過了嚴格的三期臨床實驗,“每一個過程都可追溯、可考核、可量化、可重復,整個過程就是個科學的過程。”曹彬說,“我所理解的有質量的醫療就是科學的醫療,就是每一步都有證據,能講清楚說明白,不光自己明白,病人、家屬也能明白。”
在曹彬看來,藥物是有質量醫療中非常核心的要素,一片藥吃下去之后,可能發生的結果都應該是可預測的。就像外科手術一樣,手術該不該做、有沒有達到相關指征、手術操作流程、病灶切除后的預后是什么樣,“從醫生和病人見第一面的時候,這個路徑就應該非常清晰,這個過程就可以稱為科學的醫療”。
曹彬進一步解釋說,科學的醫療還是敢于承認錯誤的醫療,對就是對,錯就是錯。病人的生命只有一次,而醫學不是萬能的,只有敢于直面錯誤,才是真正對病人生命負責。
就藥物研發來說,瑪舒拉沙韋的臨床實驗過程都是按國際統一臨床實驗標準開展的,曹彬說,美國、英國等其他國家的醫生也都會用這套統一的標準,這套標準就是在追求和尊重科學醫療的基礎上建立起來的。
曹彬表示,在藥物創新能力方面,我國仍然與歐美創新藥大國有一些差距。瑪舒拉沙韋和瑪巴洛沙韋作用機制類似,但是瑪舒拉沙韋晚于瑪巴洛沙韋上市。國產原研抗病毒藥上市,可以用來應對進口藥瑪巴洛沙韋可能存在的供藥不充足的風險。
雖然瑪舒拉沙韋還未上市,價格尚未確定,但曹彬說,相對瑪巴洛沙韋,其可能會有一些價格優勢,這個優勢主要源自少了進口藥的附加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