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双版纳善谢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首頁|新聞|圖片|評論|財經|共青團|大思政|青年電視|青年之聲|法治|教育|中青校園|勵志|文化|軍事|體育|地方|娛樂|ENGLISH
首頁>>新聞 > 社會 >>  正文

電動自行車圍困大學校園 部分高校數以萬計,安全隱患重重

發稿時間:2024-12-23 07:12:00 來源:中國青年報 作者:雷宇 中國青年網

  “嘭”!正值上課高峰期,兩輛電動自行車(以下簡稱“電動車”)在路口相撞,兩名同學摔倒在地,阻擋著后續的車流。一時間,后方車流開始堵塞,保安管理的吆喝聲、后方同學的催促聲、喇叭聲此起彼伏。

  這是中青報·中青網記者日前在武漢某高校校園內一個十字路口目睹的一起電動車碰撞事故,因車速有限,事故并未造成嚴重的后果,但當時處理二人的矛盾糾紛、疏解車流的堵塞還是花了近10分鐘。

  據該校保安介紹,這樣的小事故每天都有,一旦碰上“早高峰”時間段,原本交通壓力就很大的路口就會完全堵“死”,他和同事都為此頭疼不已。

  近年來,電動車已成為不少人首選的代步工具,它高效、輕便、價格低廉,在大學校園里尤其受歡迎。但是,隨著車輛的不斷增多,交通壓力也逐漸增大。前不久,中青報·中青網記者走訪華中地區多所高校發現,無論校園面積大小、地勢如何,電動車都或多或少為校園交通管理增加了難度,帶來了諸多安全隱患。很多高校都在積極尋求對策,出臺相關管理規定,對校內電動車進行有效管理,保障師生出行安全。

  “堵車”已成常態

  12月初一個周末中午,中青報·中青網記者駕車途經武漢某雙一流高校校園內的十字路口處,1分鐘內,車輛旁就駛過70余輛電動車,通行的綠燈亮起后幾輛汽車一動也不敢動,不少電動車甚至直接斜插從車頭前掠過,完全無視機動車的存在。

  該校保衛處巡邏人員表示,相比于上課時段,這只是“小巫見大巫”。“每天早上8點前10分鐘,車子在這個路口幾乎是寸步難行。”

  這位巡邏人員介紹,高校校園里,學生們使用電動車的時間分布規律具有潮汐性:上課時間,教學樓樓下會被電動車“圍堵”;飯點時,通往食堂的道路上則水泄不通。每逢節點,校園里的交通擁堵情況不遜于一線城市的早晚高峰。

  就讀于某科技大學的小石進入大學后第一件事就是購買電動車,但入學兩年多,他只有在校園周邊游玩時才會選擇電動車出行。“本來買車是為了方便,但學校里的車實在太多,平時上課騎車的話,堵在路上的時間都夠我走到教室了。”小石對此很無奈。

  不只小石,在多所高校校園墻以及社交平臺上,隨處可見對電動車的抱怨。人多、車多,人車不分道,一堵誰都不能走的現象比比皆是。

  中青報·中青網記者了解到,堵車多由電動車數量泛濫引起。走進之前提到的武漢這所雙一流高校的充電車棚內,數百輛電動車正在充電,加上等待充電和停放的電動車,目測約有上千輛,蔚為壯觀。

  據此前當地媒體報道,在華中地區很多高校,電動車多的情況普遍存在,而且增長迅猛。譬如:截至今年10月31日,某師范類高校大學生注冊電動車已超1.4萬輛;2020年之前,一所部屬高校校內電動車數量為六七千輛,現在已接近3萬輛之多。

  “校園內的電動車太多,每天光是把亂停放的車規整起來,就累得滿頭大汗。”楊平(化名)在武漢市某省屬重點高校安全保衛部工作了近10年,這幾年學校里越來越多的電動車讓他和同事都犯了難。

  楊平說,上個學期統計時,學校的電動車數量在4000輛左右,這學期新生一入學,又增加了很多。11月的統計數據顯示,兩萬多名學生一共有7000余輛電動車,教職工和學校的商戶所持有的電動車還沒有統計在內。這給校園交通增加了極大的負擔。

  中青報·中青網記者在該校圖書館門口看到,原本規劃的七八個機動車位,已經完全讓給學生的電動車,就算是要到閉館時間,樓下的電動車也停得滿滿當當。

  某高校負責交通秩序維護的工作人員介紹,他所管理的校區內電動車數量就接近1萬輛,而學校3個校區里共計投放了1000多輛共享電動車以及5000輛共享單車,偌大的校園已被各種車輛擠滿。

  武漢當地一所高校的教授在朋友圈里感慨:“校園里已經難以找到沒有電動自行車的空地了。”

  學生期待需求被理解

  面對電動車數量激增導致的校園擁堵情況,多所高校紛紛“出手”,對電動車啟動新的管理方案。不少高校遵循“控增量、減存量”原則,對私有電動車使用進行管控。

  武漢大學、華中師范大學、中南財經政法大學等高校紛紛更新了電動車管理條例,以此規范校園電動車行駛;增加共享交通設施,盡力滿足學生的出行需求;處理常年堆積的電動車,減輕校園負擔等,多措并舉。

  盡管多所高校出臺和更新了多項管理條例,但是,并沒有完全解決學生們出行需求和校園交通堵塞情況。

  有學生抱怨,共享交通設施并不能滿足日常需求,其數量是個“謎”,上課節點根本搶不到,不需要用的時候卻反而堆得到處都是,整個校園看起來非常混亂;還有學生反映,有時兩節課的教室相隔較遠,校車并不能顧及學校的每個角落,如果步行,大概率會遲到……

  某985高校近日在保衛處官方微信公眾號發布的《關于審批辦理校園電動車通行標識的規定》中,提出了新的校內車牌辦理對象要求,想通過此規定實現對電動車增量的控制。但此舉在社交平臺上引發爭論,甚至在部分學生中出現了“炒牌”現象,有人高價售賣已辦理的校內通行牌,借此牟利。

  在武漢一所財經類高校就讀的大三學生小孫反映,自己與班上同學都覺得學校對電動車的管理朝令夕改,一番折騰下來,根本看不到校園內擁堵情況的好轉。

  “上牌太難”“共享不夠方便”“私家電動車是個人選擇”……在學生群體中,不少人與小孫的想法一致。每當高校出臺電動車相關管理條例時,該學校相關的網絡平臺往往會引發學生的各種評論。

  一方面,“車子太多、太亂”和“危險”是學生們談及電動車的關鍵詞;但與此同時,“事多”“省時”也是同學們選擇電動車的原因,甚至電動車和電腦一起成為大一新生裝備標配的“新三大件”。

  “動輒數千畝的校園,除了上課以外,還有各類小組作業,想提升自己還要參加各種比賽和學校活動,騎電動車就是能讓我在路上省點時間,也能多睡一會兒。”華中地區一所省屬高校播音與主持藝術專業的大二學生小亮表示,在身邊同學日常的討論中,大家看法比較一致——大學校園里的學習和生活節奏跟20年前相比大不一樣了,“我們的需求需要被理解”。

  小亮說,作為使用私家電動車的最大群體,學生也深知現在校園里因電動車激增帶來的混亂局面,但不論怎樣處理,同學們都不希望學校“一刀切”禁止電動車的使用,影響出行便利。

  “燙手山芋”

  隨著電動車數量增加,對充電樁、停車位等配套設施的需求正挑戰著校園環境的承載量。

  對很多高校來說,學校校園環境有限,起初在規劃機動車位時僅考慮到滿足教職工的需要,但現在電動車過量,原本的機動車位、人行道、校園步道多被侵占。

  湖北大學的一名保安告訴中青報·中青網記者,每天有8名同事專門負責電動車停放的管理,但每次挪動完電動車,總能聽到學生的不滿,“學生不滿意我們挪車,可是他們停車不規范,看起來確實太混亂了”。

  為了解決這個問題,在新學期開學之際,一些高校增設了大量非機動車停車位。比如,華中師范大學從校園改造出發,新增非機動車停車位約5000個;湖北大學在學校多處增設斜坡,將樹與樹之間等行人行走不便的區域利用起來,方便電動車停放。

  此外,為滿足學生對電動車配套設施的需求,多所高校也從校園改造角度出發,改善校園環境的困局,減輕資源矛盾。

  湖北大學一執勤保安告訴中青報·中青網記者,學生對充電樁的需求很大,但學校設置充電樁并非學生想得那么簡單,比如,充電樁一定要有雨棚,不能設置在排水不好的地方,不能設置在車流量大的路口附近,以及應該選哪一家公司的品牌等,“這些都是出于安全角度需要考慮的問題”。

  車多狀態下,車主間的矛盾此起彼伏,也是多所高校保衛處管理中的棘手問題。

  武漢某高校保衛處的一位工作人員分析:由于電動車較易上手,且校園里路況相對安全,某些車主可能上路的經驗較少,更有甚者是第一次嘗試電動車騎行,他們面對突發狀況的經驗和反應能力有限,騎行技術較低,對事故的預見和規避能力不足。因而,校園內的剮蹭、摔傷等事故時有發生,難以避免。

  大三學生小郭在一所雙一流院校法學專業就讀。該校校區坐落于山上,校內有多個陡坡,她身邊幾乎每個人都在駕駛電動車的過程中摔傷過。

  據該校校醫院換藥處的一名護士講述,今年開學以來,幾乎每天都有學生因騎行擦傷前來處理傷口,“過來換藥的學生全是因為騎電動車摔傷的,不是自己沒騎穩,就是跟別人撞了,最夸張的時候,一天來了十幾名同學”。

  武漢某綜合類省屬大學的保安對中青報·中青網記者說,盡管機動車的行駛速度被嚴格限制,但由于電動車的隨意穿行,事故數量還是無法得到有效控制。“學生上、放學路上趕時間,刷刷地就走了,急轉彎、任意變道是常有的事,你喊也喊不住。”

  電動車充電安全也是一個問題。華中地區某高校安保處交通科負責人告訴中青報·中青網記者,市面上電動車的品牌多而雜,有的學生圖便宜購買的“三無”產品,或者向畢業生購買已使用多年的二手車,質量無法保障,皆是危險的來源。

  某師范類高校在2022年就發生過一起電動車自燃事故:在宿舍樓下,一輛充電中的電動車突然起火,引發劇烈燃燒,周圍的車無一幸免。好在撲滅及時,并未造成人員傷亡。

  重重矛盾考驗大學校園治理

  電動車數量已遠超校園承載量,但師生仍存在大量出行需求,該如何平衡?共享交通設施與私家電動車共存,管理需花費大量人力物力,是否值得?大量電動車聚集存在安全隱患,充電安全和行駛安全究竟該如何保障?

  這樣的煩惱存在于多數高校中。

  湖北大學安全保衛部交通秩序科負責人朱超正在為此努力,通過大量走訪其他高校、與相關負責人員探討,該校2023年出臺的電動車管理條例準備進行相應的修訂,現處于征集師生意見階段。“上學年校內也曾設立過電動車督查崗,但收效不大,可以說,電動車管理是各大高校的痛點。”

  如何在保障校園內交通安全的同時,盡最大可能滿足師生的出行需求,是多所高校還在持續探索的議題。比如,華中師范大學給全校師生發放頭盔,并安排“交通安全小衛士”進行頭盔佩戴監督,呼吁學生安全行駛;武漢大學對電動車開放回收渠道,鼓勵師生多用校內公共交通出行……

  武漢某高校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社會學專業教授建議,學校應該加強對電動車管理的協商,多聽聽來自師生尤其是學生的意見。“學生是校園生活的主體,他們在治理電動車問題中的參與度更高,最有發言權。”

  湖北大學行政管理系主任謝迪認為,作為“父母式政府”管理環境下的各大高校也都延續了對學生事無巨細的管理,不是只要讓學生把課上好,還得關注生活環境。

  他建議,學校應該謀求解決學生需求與協調校園治理的平衡點,“實現教授、學生、行政三位一體協同治校,探索多元協商的治理模式”。

  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雷宇 來源:中國青年報

原標題:電動自行車圍困大學校園
責任編輯:高秀木
 
熱門排行
熱 圖
大发888在线娱乐游戏| 百家乐官网奥| 晓游棋牌官方下载| 大发888游戏平台c17| 百家乐网哪一家做的最好呀| 怎样赢百家乐的玩法技巧和规则 | 网络百家乐诈骗| 新世纪百家乐官网的玩法技巧和规则| 娱乐网百家乐官网补丁| 百家乐官网打格式| 如何玩百家乐官网的玩法技巧和规则 | 大发888 安装包的微博| 元游棋牌游戏下载| 大发888备用网址大全| 百家乐技巧辅助软件| 百家乐园游戏77sonci...| 百家乐投住系统| 网上百家乐娱乐场开户注册| 外围赌球软件| 彩票预测网| 澳门百家乐官网赌客| 怎么玩百家乐官网呀| 百家乐官网如何赚洗码| 百家乐游戏群号| 喜力百家乐的玩法技巧和规则| 皇冠网百家乐啊| 线上游戏| 百家乐博彩| 立博百家乐官网游戏| 在线百家乐官网| 申博百家乐官网有假吗| 百家乐官网赌博筹码大不大| 九州百家乐娱乐城| 网上老虎机游戏| 密云县| 百家乐官网5式直缆投注法| 手机百家乐官网能兑换现金棋牌游戏 | 1368棋牌官网| 澳门百家乐官网海洋阿强| 百家乐投注组合| 大发888官网游戏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