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覺得努力更重要還是天賦更重要?”面對臺下一名小同學的提問,奧運冠軍王瀾靜回答說,“天賦只是一個門檻,入門初期的優勢比較明顯,但進入職業隊甚至要參加國際比賽時,要經歷成千上萬次比賽,我認為努力更重要。如果兩者都具備那會更好”。
另一名學生也忍不住舉起話筒問道:“冠軍姐姐,我覺得你們都好漂亮啊,你覺得顏值重要還是實力重要?”在全場笑聲中,奧運冠軍丁欣怡告訴她,“顏值只是表面,藝術體操項目的美在于內在。我們會去很多(博物館)觀看展覽,上很多舞蹈課,來提升我們自己的審美能力和藝術表現力”。
這是一堂關于磨難與成長,堅持與夢想,祖國至上、為國爭光的思政公開課。
9月24日下午,奧運冠軍馬龍、馮雨、曹緣、王瀾靜和丁欣怡走進“我與冠軍面對面”思政公開課的課堂。在這里,冠軍們有了新身份——“北京市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特聘教師”。課程采取“教師主持+冠軍主講+專家點評”的形式,由北京體育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副教授秦彪生、齊冰分別擔任主持人和點評專家。
看到奮勇拼搏的奧運健兒出現在自己面前,在場的學生們紛紛提問,“各位冠軍是不是平時生活中也很追求完美?”“您有喜歡的體育明星嗎?”“作為一名隊長的責任是什么?”……
馮雨認為,作為花樣游泳隊的隊長,最重要的責任是為隊伍搭建溝通橋梁,讓全隊人員達到更好的配合度,“成績是團隊每個人共同努力得來的”。她談道,對于團體項目而言,凝聚力必須建立在有共同目標的基礎上,“我們8個人都有同樣的目標和信念。我們都希望在奧運賽場上為國爭光,奪得金牌。因此無論在日常訓練中遇到何種困難,我們都能鼓起勇氣共同面對”。
盡管巴黎奧運會已經過去一個多月的時間,王瀾靜和丁欣怡仍然記得奪冠那一刻的激動與開心。丁欣怡在課堂上分享說,“我們在歐洲大陸上打破了歐洲對藝術體操的壟斷,已經超出了當時的預期”。
曹緣的奪冠時刻看上去十分平靜。秦彪生不禁發問:“心情平靜得似乎比‘夢之隊’的水花還小,是因為本身就胸有成竹了嗎?”曹緣笑稱,盡管沒有表現得很興奮,但內心已經波濤洶涌,“我對這次比賽充滿信心,只要專注比賽,認真完成每一個動作,相信一定沒問題”。
聽完冠軍們的分享,齊冰感慨說,站在奧運賽場上,運動員的個人成績與國家榮譽緊密相連,“運動員們向外界展示的不僅是競技體育的成績和個人形象,更重要的是國家的形象,這背后展現的一定是國家的綜合實力,這是最好的愛國主義教育”。
巴黎奧運會藝術體操和花樣游泳賽場上,“中國風”驚艷了世界,展現出我國體育競技的“硬實力”,又彰顯了我國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軟實力”。
事實上,幾年前第一次嘗試“中國風”時,王瀾靜還并不能理解其中的內涵,“只是在技術層面上完成動作并考慮如何摳分”。后來跟隨教練一起編排《鳳鳴凌霄》,她才領悟到,“通過我們的作品,能夠將中國傳統文化展現在世界舞臺上,讓國外的人也能看到美麗的中國風”。
“在有限的比賽場上,用直觀的方式向全世界觀眾展示自己國家具有的民族特色,這次我們使用腿部搭建山字造型的甲骨文,得到了國際裁判的高度認可。”馮雨說,奧運會賽場是一個非常開放的舞臺,教練團隊中加入了外教,讓作品“不僅展現了中國風、民族特色,還具有了國際化、年輕化和時代化的特點”。
在齊冰看來,這是對中國傳統文化的傳承與創新,更是在國際舞臺上凸顯了文化自信,“體育是共通的語言,在奧運會上,體育搭建了橋梁,也超越了語言、文化背景,可以實質性地推動人類命運共同體的美好愿景實現”。
熱愛與堅持,在一代代為國爭光的年輕運動員身上不斷演繹。作為中國奧運史上首位“六金王”,馬龍坦言,面對規則的變化,“我改變的是打法,是提高自己的技戰術水平; 不變的是職責和初心,是對乒乓球的熱愛與堅持”。
可在所難免的是,傷痛的困擾常伴運動員左右。對曹緣而言,除了克服傷病之外,還要在跳板與跳臺之間不斷切換。“里約奧運會時獲得3米板金牌,那是我第一次參加奧運會跳板項目,帶著拼搏的精神參賽。后來,隨著傷病的恢復,我覺得在跳臺項目上表現得很好,就又回到了這一項目。”在他看來,跳板項目的技術相對復雜,跳臺項目最大的挑戰是心態。
聽完曹緣的講述,齊冰說,“強大的內心并非從天而降,而是在經歷失敗和坎坷之后逐漸修煉成的強大的心態”。她告訴現場的同學們,成長的道路肯定不會一帆風順,如同探險之旅,要戰勝困難需要強大的心態。“冠軍哥哥姐姐們身上都有特別寶貴的品質,勇于挑戰,積極面對。更重要的是,在成長過程中需要復盤和反思,找到解決問題的新辦法,制定目標,重新啟程。”
課程最后,幾位冠軍不約而同地鼓勵在場的青少年勇敢追夢。
“不是看到希望才去努力,而是努力了才能看見希望。”王瀾靜說,遇到困難時請不要放棄,希望大家都能找到自己熱愛的事業并為之努力奮斗。
丁欣怡說,“拼一拼,搏一搏,說不定每個人都會擁有自己的精彩時刻”。
秦彪生鼓勵同學們要向冠軍們學習,學習他們身上祖國至上、為國爭光的赤子情懷,頑強拼搏、自強不息的必勝信念,團結協作、并肩作戰的寶貴品質,展現中國青年一代自信、樂觀、熱情友好的陽光氣質,這也是思政公開課的價值所在。
北京體育大學黨委書記樊戰備表示,此次思政公開課不僅是一次體育與思政的跨界融合,更是學校在思政課改革創新道路上的又一次積極探索。“未來,學校將繼續深挖體育育人資源,更好發揮冠軍榜樣作用,繼續打造具有鮮明體育特色的思政教育體系,為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貢獻更多北體力量。”
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孟佩佩 來源:中國青年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