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兩會鄉村振興 近半受訪青年期待縮小城鄉教育差距
發稿時間:2024-03-08 13:09:00 來源:中國青年報客戶端
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杜園春
隨著這些年我國大力推進鄉村振興戰略,如今鄉村早已換了新的面貌。在今年的全國兩會中,鄉村振興仍然是代表委員的熱議話題。站在新的起點上,你希望全國兩會能關注鄉村振興的哪些問題?
在全國兩會召開前夕,中國青年報社社會調查中心聯合問卷網(wenjuan.com)進行了一項全國兩會期待調查,共有2202人參與。調查顯示,吸引更多青年返鄉,45.7%的受訪者認為要統籌教育資源,縮小城鄉教育差距,44.3%的受訪者建議因地制宜,發展特色產業。收入不高是受訪者最為普遍的返鄉顧慮。
回鄉發展,收入不高是受訪者的首要顧慮
“在北京,就業機會多,年輕人多,城市有活力,但是生活成本很高,更別提買房子了。回老家,有親人陪伴,吃住不愁。”在北京工作的90后江琳琳,這兩年一直有回老家發展的想法,但她也有自己的顧慮。“老家沒有大型的工廠企業,就業機會少,還要面對復雜的人際關系。而且師資力量薄弱,教育水平不高,我也擔心以后孩子上學的問題。”
“這些年,老家基礎設施改善了很多,也能美得像畫兒一樣。”創業青年李靈是前幾年從大城市辭職回老家農村的。回來后他發現,選對賽道,老家的創業收入不比在大城市的收入少,而且房租、生活開銷等剛性支出減少了許多,現在的生活更加舒適安逸和灑脫了。“讓回鄉青年沒有后顧之憂,我挺關心農村的醫療水平和養老服務的問題。”
今年38歲的余靜在深圳上學、工作,一待就是很多年。去年,她下定決心回到老家,目前還在適應中。“老家的生活和大城市比顯得冷清單調多了,娛樂休閑場所不多,周末也不知道能去哪里玩兒。而且回來后我一直在找工作,發現工資普遍都太低了。雖然自己之前也有心理準備,可落差還是有點大。”她最近在考察當地市場,希望能找到適合創業的不錯的商機。
記者在采訪過程中發現,回鄉后的事業發展是很多年輕人都存在的顧慮。
如果回鄉發展,你有哪些顧慮?調查顯示,收入不高(49.1%)位列第一,其次是個人發展前景小(42.4%),教育質量不高(40.4%)排在第三位。其他主要還有:缺少與專業對口崗位(37.6%),生活便利度低(36.7%),就業機會少(35.3%),基礎設施建設水平不高(34.8%),醫療資源質量較低(31.2%),娛樂生活匱乏(26.9%)等。
吸引青年返鄉,近半受訪者期待統籌教育資源,縮小城鄉教育差距
作為返鄉創業人士,李靈感到,其實鄉村的發展機會很多,有很大的挖掘和發展空間,加上政策利好,一定會吸引越來越多的年輕人投身其中,為鄉村振興貢獻力量。他希望,地方政府能夠多一些引才政策,對優質的青年返鄉創業項目加大扶持力度,在項目申請、資金支持等方面都開設綠色通道。此外,提升返鄉青年的居住幸福感,他認為還要提高鄉村的人居環境,持續改善村容村貌,解決冬日取暖等問題。
“要想吸引更多青年回得來、留得下,就要解決好大家‘急難愁盼’的難題。”江琳琳說,她比較關注“這一代”和“下一代”的問題。“希望政府能大力發展和支持富民的產業企業,增加鄉村的就業崗位,能提供與青年專業相匹配的、好的就業機會,讓大家回來能繼續發光發熱,而不能混日子。同時,改善辦學條件,制定有效的人才政策吸引相關人才返鄉任教,著力提高鄉村教育質量。”
吸引更多青年返鄉,你覺得應在哪些方面發力?數據顯示,45.7%的受訪者認為要統籌教育資源,縮小城鄉教育差距,44.3%的受訪者建議因地制宜,發展特色產業,42.7%的受訪者希望健全鄉村經濟業態和產業鏈條,讓青年有更多發展空間,42.4%的受訪者建議提高扎根農村的青年人才薪資待遇,41.1%的受訪者希望完善農民的社會保障體系,38.2%的受訪者建議解決冬日取暖、垃圾收運等生活問題,改善人居環境,35.1%的受訪者建議加快培養農林水利類緊缺專業人才。
(應受訪者要求,文中李靈、余靜為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