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政協委員李寶聚:評獎評優晉升要向農業一線年輕人傾斜
發稿時間:2023-03-17 06:19:00 作者:邱晨輝 來源:中國青年報
扎根農業病蟲害研究一線30多年,全國政協委員、中國農業科學院蔬菜花卉研究所研究員李寶聚發現一個令人揪心的現象:基層農技推廣機構“缺錢”“缺人”,還留不住年輕人。
“有的剛來幾天,太苦了,待不久就溜了。”李寶聚說。
即便留下來,也未必用得好。李寶聚發現,基層農技推廣機構普遍存在年輕人進不來、留不住、用不好等問題,人員學歷水平也相對較低。背后還暴露一個問題——激勵機制尚需健全。基層農技人員晉升高級職稱較難,待遇不高,獲得表彰獎勵的機會少。這也導致實踐中存在一些對其職責定位的模糊認識,影響作用發揮。
“保障糧食和重要農產品穩定安全供給,根本出路在科技,關鍵環節是推廣。”在李寶聚看來,農業技術推廣服務在我國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中具有基礎性、現實性、社會性作用,同時也是建設農業強國必須補齊的短板。
他告訴記者,長期以來,基層農技推廣隊伍扎根生產一線,發揮橋梁紐帶作用,連接科技與產業、生產與市場、政府與農民、專家與企業,反映基層實際需求,推進先進品種技術落地,參與重大項目實施,為保障國家糧食安全和重要農產品穩定安全供給發揮了重要支撐作用。但是,與農業強國建設對農業科技的旺盛需求和社會各界的殷切期盼等相比,還存在一些短板和不足。
首先就是“缺人”。李寶聚發現,部分鄉鎮農技人員承擔了大量鄉鎮政務工作,統計工作居多,技術工作偏少,難以做到專人專崗、人崗相適。而他們的服務內容也多以傳統技術為主,缺乏對新技術的引進和推廣。
其次,“缺錢”也是個大問題。李寶聚說,農技推廣經費支撐體系中用于技術學習、引進、推廣的費用缺乏,基層農技推廣機構處于“有錢養兵,無錢打仗”的局面。
他還提到一個細節,農技推廣用車矛盾突出,簡單的事業單位用車管理制度不適用于常年在一線工作的農技推廣人員,缺乏靈活的農技推廣用車機制。
2023年是農技推廣法實施30周年。李寶聚建議要以此為契機,以國務院名義出臺加強基層農技推廣體系改革建設的文件,進一步厘清農技推廣職責定位,推動基層農技推廣體系強化公益性服務功能,定崗定責,足額配齊農技推廣專業人員,確保公益性任務落實到位。
他還建議,提升進入農技推廣隊伍人員素質。推動采取“定向招生、定向培養、定向就業”的方式,優化培養方案和定向就業制度,學生畢業后定向到戶籍地所在的縣鄉基層農技推廣機構從事農技推廣服務工作,確保基層農技推廣后備力量持續充實。
“指揮棒”的調整也至關重要。李寶聚建議,要實施以對象滿意度為標準的考核提升隊伍活力,發揮考核評價的“指揮棒”作用,指導地方建立完善農技人員考核評價制度,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門、農業農村部門協同,對長期服務于生產一線并作出突出貢獻的農技人員在評獎評優、職稱晉升等方面給予傾斜支持。
他還建議,加大基層農技推廣體系建設方面的投入。推動財政部門進一步加大資金投入額度,加強重大技術引進、集成推廣,圍繞穩產保供、穩糧擴油、資源多元化開發利用等要求,以大豆油料產能提升、鹽堿地利用、“菜籃子”穩定供給等為重點,實施重大技術協同推廣計劃,加快新品種新技術集成熟化。
“還有就是要建立靈活合理的農技推廣用車制度,提高農技推廣工作效率。”李寶聚說,對農技推廣這項工作來說,提升人員下鄉的積極性非常重要。
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邱晨輝 來源:中國青年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