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王豪 見習記者 朱彩云
今年30多歲的墨非到蘭州生活已經15年。過去幾年,他和4個年輕人做起了與蘭州有關的短視頻。視頻里,有光影交織下的蘭州新地標,有乘黃河快艇泛起的“大河之美”,有飛躍霞光的和平鴿。團隊甚至在剛開始拍攝時聽到過不好的聲音,直言蘭州的落后。
但在真實的畫面里,對蘭州全新的認識很快就建立起來。“15年來,我們見證了蘭州的巨大變化,現在覺得蘭州是一座非常美麗的城市,也是一個非常現代化的城市。”墨非說,在這些記錄蘭州風貌的視頻里,黃河的出鏡率是最高的。
墨非在黃河邊。 受訪者供圖
區別于長江的儀態萬方,黃河的氣勢和力量讓人難忘。描述黃河詩句里的壯麗想象,也在墨菲團隊的鏡頭里,呈現出別樣畫面。從小在黃河支流洮河邊長大的墨非告訴中青報·中青網記者,在蘭州拍的黃河影像里,有他對河流的感情。
實際上,歷來逐水而居的中國人,有水就有家。而在蘭州,黃河早已融入了當地人的生活。
“我們蘭州人早上會在黃河邊晨練,迎著朝陽吃一碗牛肉面,晚上下班后也會在黃河邊散步,喝一碗三炮臺。”在墨非看來,黃河對于蘭州人來說至關重要,和日常生活息息相關。
而這些片段在墨非團隊的視頻里色彩斑斕。用墨非的話來說,學美術的他會從構圖、色彩把握等多方面挖掘黃河不同角度的美,“我眼里的黃河是彩色的”。而這種“彩色”背后,綠色是底色。
夕陽下的黃河。 中青報·中青網記者王豪/攝
近年來,一系列關乎國家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的項目在蘭州落地。在墨非視頻里出過鏡的蘭州黃河風情線,以特有的濱河花海景觀展現吸引多地游客。在“增綠、添花、加彩”的改造思路下,風情線核心區20公里公共綠地被全面提升,改造總面積達90萬平方米。
“兩岸郁郁蔥蔥,盡顯兩山夾一河的獨特生態。”墨非說,綿延40公里的蘭州黃河風情線里,有連貫的健身步道供人們“從蘭州東面一直走到西”。
更直觀的綠色來自于黃河水。墨非記得,當他第一次把黃河拍出來綠色的時候,好多網友包括本地人都驚呼說“這不是平時看到的黃河”,問他“是不是把顏色調過了”,但墨非坦言,這就是黃河在汛期之外的顏色,“其實大部分時間黃河并不渾濁,它在深秋、冬天、春天甚至初夏的時候都是非常清澈,非常綠的。”
因為“恍惚間覺得自己在海邊”,墨非團隊還拍攝制作了“歡迎到蘭州來看海”系列作品。回想這些年拍蘭州、拍黃河的經歷,墨非說,自己最大的收獲就是呈現出不同于刻板印象中的蘭州與黃河,很多網友告訴他,看了視頻后,想來這座城市感受下蘭州的生活,“去吃一碗牛大、喝一碗三炮臺,去黃河邊坐著看夕陽,或者坐快艇在黃河上穿過這座城市,去感受不一樣的蘭州,感受不一樣的黃河。”
對于未來,墨非還是想在短視頻這條路上繼續耕耘,“讓蘭州和黃河的美麗被更多人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