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双版纳善谢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首頁|新聞|圖片|評論|財經|共青團|大思政|青年電視|青年之聲|法治|教育|中青校園|勵志|文化|軍事|體育|地方|娛樂|ENGLISH
首頁>>新聞 > 社會 >>  正文

“一死報國,來生再見”,他發出衡陽保衛戰“最后一電”

發稿時間:2020-09-04 12:16:00 來源:新華每日電訊 作者:劉良恒、帥才 中國青年網

▲盧慶貽近照。本報記者陳振海攝

  “弟兄們!來生再見。”

  正在熱映的抗戰題材電影《八佰》里,最后撤退前,演員李晨飾演的山東兵在和戰友訣別時,一句“來生再見”讓無數觀眾瞬間淚崩。這個橋段是電影演員對抗戰中中國軍人視死如歸、慷慨赴死壯舉的藝術再現。

  實際上,在抗戰史上,中國軍人的確曾在一道絕命電報中誓言“一死報國”“來生再見”。這道由抗日名將方先覺率部從極為慘烈悲壯的衡陽保衛戰戰場發出的“最后一電”,在《大公報》刊載之后,極大地鼓舞了當時正苦苦支撐的二戰盟國億萬軍民。

  “最后一電”發報者盧慶貽依然健在。在歷經殘酷的戰爭和滄桑的歲月后,如今他平靜地生活在湖南省湘潭市雨湖區的一個村子里。穿越大時代的滾滾洪流,他堅韌而頑強地活著,守護著這段塵封已久的往事。

  孤軍堅守孤城47天

  微風輕拂,稻浪翻滾,白鷺低飛,盧慶貽老人家的房子被一大片稻田包圍著。

  當年參戰時,盧慶貽還是尚未成年的“黃髫小兒”,如今已是92歲高齡的耄耋老人。他瘦小的身軀有些佝僂,耳朵有點背,但身子骨還算硬朗,言語表達很流暢。

  在老兩口居住的老宅堂屋里落座后,盧老打開話匣子,講起跌宕起伏的人生經歷,將記者思緒帶回那個戰火紛飛的年代。

  “1928年,我出生在長沙城南門燈籠街。祖父母在長沙做生意,小時候家里條件不錯。”盧老回憶說,1938年,日本一路南下,情勢危急的長沙城在“文夕大火”中淪為焦土,此后他隨家人搬回湘潭老家。

  1940年,祖父過世。失去“主心骨”,家里越來越困難,盧慶貽不得不輟學。1941年,剛滿13歲的他前往長沙謀生。年底,第三次長沙會戰打響,參戰部隊傷亡較大,減員嚴重,長沙城內四處都有征兵點。

  恰逢第十軍招收報務員,盧慶貽報名參加考試,通過選拔以后,在長沙城接受半年培訓,隨后被分配到第十軍軍部。

  1944年,為扭轉太平洋戰場不利局面,日軍急于打通從中國東北到東南亞的大陸交通線,瘋狂實施所謂“一號作戰計劃”。這是日軍發動侵華戰爭以來,在中國戰場發動的規模最大的進攻,扼守粵漢鐵路的長沙、衡陽是主戰場之一。

  當年5月底,第四次長沙會戰爆發。日軍主將橫山勇找到國軍守將薛岳“天爐戰法”漏洞,狡猾地實施作戰計劃。當年6月,長沙淪陷,衡陽北面再無阻擋,日軍大舉南下進犯。

  第十軍奉命死守衡陽,寸土不讓,等待援軍,但雙方實力懸殊,守軍只有17000余人,日軍兵力超過十萬人,還動用大量飛機大炮對守軍陣地和衡陽城狂轟濫炸。

  盧老回憶說,1944年6月下旬,在橫山勇指揮下,日軍三個師團對衡陽城發起第一次強攻,從地面和空中進行狂轟濫炸。但守軍士氣高漲,沉著應戰,頂住敵人猛烈炮火,日軍陣地幾乎沒有向前推進一步。

  “日軍還使用了毒氣,我軍整整一個排的人都被毒死。城內的防毒面具都被送到前線,但還是遠遠滿足不了需要,后來只能把毛巾打濕后圍在臉上防毒。”盧老說。

  此后,日軍又分別于7月下旬、8月上旬對衡陽城發動了第二、第三次強攻。由于傷亡慘重,糧食彈藥補給吃緊,援軍又遲遲沒有到來,第十軍守城越來越吃力。最終在8月6日清晨,日軍在守軍防線上撕開了一道口子,從北門攻入了衡陽城內。

  “6日中午,方先覺軍長召集師長、參謀長在衡陽城內開會,最終決定放棄從衡陽城突圍,并擬好了一道電報。”盧老說,6日下午,譯電員將電報交給他,他隨即將電報發往芷江,電報經由芷江空軍臺再轉往重慶。

  由于援軍久久未到,衡陽城已成焦土,城內官兵命懸一線。經與日軍談判,在得到不屠城承諾后,方先覺8月8日率部放棄抵抗,此時這支孤軍已堅守47天。

  “此電恐為最后一電,來生再見”

  “我當時并不知道電報內容,發報后不久,我就被俘了,1000多人全部被日軍關在衡陽城內的天主教堂。”盧老說。

  衡陽保衛戰持續超過一個半月,軍需巨大,日軍糧食補給也極為短缺。到秋收時,日軍挑出一批年輕力壯的第十軍被俘官兵,用槍指著,強迫他們去搶收百姓種的稻子。

  “我也被挑中了。”盧老說,20多個人白天收禾,晚上休息。在去往湖南零陵的路上,他們被看守的日軍士兵逼著上山,到老百姓家里搶糧食。他們瞅準機會,上山后跟老鄉講明情況,飽餐一頓后就跑了。日軍士兵怕遇到游擊隊,也不追。

  逃出來后,盧慶貽一路向西走,四處尋找部隊。在湘中武岡地區,他碰到了七十四軍游擊隊,隨后被帶到七十四軍軍部,被安排在電臺做事。通過軍部電臺,他與設在貴陽的第十軍留守處聯系上。最終,幾經輾轉,盧慶貽來到貴陽,回歸原部隊。

  在貴陽第十軍留守處,盧慶貽第一次看到《大公報》刊發的“最后一電”:

  “敵人今晨由城北突入以后,即在城內展開巷戰,我官兵傷亡殆盡,刻再無兵可資堵擊。職等誓以一死報黨國,勉盡軍人天職,決不負鈞座平生作育之至意,此電恐為最后一電,來生再見。”

  “看完后,我沒忍住,大哭一場,心里特別難受。那么多戰友,有的年紀跟我差不多,還不到20歲,就壯烈犧牲了。”盧老說,他很慶幸自己能夠在無比慘烈的衡陽保衛戰中活下來,但是數千名戰友卻把生命留在了衡陽,為國家和民族流盡了最后一滴血。

  “此電恐為最后一電,來生再見。”當著記者的面,盧老面帶淚光,幾乎一字不差地背完整段電文。他說,這70多年來,他曾在心中無數遍默念過這道電報。

  衡陽淪陷后,大量陣亡將士遺體暴露于野,長時間沒有得到安置,日曬雨淋,面目全非。抗戰勝利后,第十軍師長葛先才奉命重回衡陽,搜集掩埋陣亡將士遺骸。

  60余名第十軍官兵聞訊趕來,盧慶貽也是其中之一。“遺體很多都腐爛啦,不完整,臭氣熏天,看著心里難受,忍不住流眼淚。”盧老說,四個多月時間,他們一共收集3000多具陣亡將士遺體,全部合葬在衡陽城郊張家山一帶。

  抗戰勝利后,國民黨軍隊改組,盧慶貽被編入整編第三師。1946年,盧慶貽選擇回鄉,從此離開戰場。“當時,我出來當兵已經四五年,非常想念家中親人,拿到證件和路費后,就回到老家務農,從此再沒出去。”盧老說。

  “珍惜和平,希望永遠不要再有戰爭”

  彈指一揮間,轉眼過去70多年。離開戰場后,盧慶貽又幾經輾轉,最終在湘潭市雨湖區姜畬鎮易建河村安家。

  70多年來,盧慶貽和愛人鄧利文勤耕苦作,生兒育女,操持家庭。如今,一家人已經是四世同堂,老兩口仍然堅持勞動,在老宅里過著祥和的日子。

  盧老對記者說,他對現在的生活還算滿意。從2015年開始,他每月能拿到400元老兵補貼。兩個兒子都已經成家立業,大兒子是當地有名的種糧大戶,二兒子現在海南省海口市任公務員。他和老伴身體還算健康,兒孫們也經常回來。

  70多年來,盧慶貽經常想起犧牲的戰友。他說,隨著年齡增長,很多事情都已經想不起來,腦海中很多戰友的樣子越來越模糊,能記得的名字也越來越少,但當年慘烈的戰斗場景仿佛就在昨天,夜深人靜的時候還依稀能聽到槍炮聲。

  在盧慶貽心中,還有一件事是終身遺憾。當年,一位名叫羅學先的同學也在第十軍軍部電臺工作,兩人有很深厚的交誼。遺憾的是,他的這位同學戰友沒能在戰爭中活下來,死于日軍飛機轟炸,犧牲時還很年輕,不到20歲。

  “戰爭結束后,我一直想給羅學先家里寫封信,將他已經犧牲的情況告訴他家里人。可惜的是,我的照片、證件還有同學錄都丟了,不知道他家地址,都不曉得該把信寄到哪里去。這是我最大的遺憾。”盧老說。

  最近幾年來,盧慶貽經常受邀參加各種與紀念抗戰相關的主題活動。2015年9月3日,作為抗戰老兵代表,他受邀到北京參加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周年大閱兵,并于當天坐上第11號閱兵車接受檢閱。

  在盧慶貽臥房里,墻上掛著很多他參加抗戰紀念活動的照片,桌上擺著各種榮譽和紀念勛章。“跟那些犧牲的戰友相比,我算幸運的。無數將士官兵獻出寶貴生命,才換來如今的和平生活。”盧老說,“我們要珍惜和平,希望永遠不要再有戰爭。”

  盧老說:“戰爭太殘酷,無數人因為戰爭生離死別。我們要銘記歷史,不能忘了曾經的傷痛,只有這樣才對得起那些為民族、為國家、為人民英勇獻身的將士們。”

  老兵不死,只會慢慢凋零,在世的衡陽保衛戰參戰老兵已越來越少。活著,他們是民族的英雄;逝去,他們是永遠的豐碑。(記者 劉良恒、帥才)

原標題:“一死報國,來生再見”,他發出衡陽保衛戰“最后一電”
責任編輯:任潔
 
熱門排行
熱 圖
六合彩挂牌| 鸿胜娱乐城| 百家乐下注所有组合| 博彩通百家乐官网概率| 街机水果机游戏下载| 百家乐视频聊天软件| 百家乐官网翻天粤语qvod| 回力百家乐的玩法技巧和规则 | 百家乐官网有多少网址| 大发888在线开户| 高科技百家乐牌具| 择日自学24| 百家乐官网三国| 新葡京百家乐官网现金| 博彩网站排名| 威尼斯人娱乐城轮盘| 青鹏百家乐游戏币| 百家乐官网详解| 百家乐官网大娱乐场开户注册 | 大发888登陆网页| 百家乐免费改| 百家乐娱乐网佣金| 澳门百家乐下注最低| 肯博百家乐官网的玩法技巧和规则| 赌博百家乐官网的乐趣| 隆尧县| 六合彩 开奖| 边城棋牌中心| 大发888官网用户登录| 郑州水果机遥控器| A8百家乐娱乐平台| 百家乐程序软件| 百家乐在线娱乐网| 缅甸百家乐玩家吗| 百家乐二代皇冠博彩| 百家乐有赢钱公式吗| 玩百家乐会犯法吗| 鲨鱼百家乐游戏平台| 大家旺百家乐娱乐城| 百家乐赌场详解| 华泰百家乐的玩法技巧和规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