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杜園春
實習生 王紫微
中國鐵路武漢局集團有限公司武漢客運段組織一批年輕動車組乘務人員開展服務禮儀培訓、應急技能模擬演練等活動。新華社供圖
為了給乘客提供更多便利,提升人們的出行體驗,火車站刷臉自助進站、電子客票等新的進站方式不斷出現。上周,中國青年報社社會調查中心聯合問卷網(wenjuan.com),對2000名受訪者進行的一項調查顯示,受訪者認為電子票可以節省紙張成本、降低車站人工成本和緩解購票窗口出票壓力。
天津某高校化學專業研究生林琳(化名)來自內蒙古,她已使用過電子客票。“以往必須拿紙質票進站時,先要取票,再檢票,身份證和票都要用。用電子客票就方便多了,像乘地鐵一樣,刷二維碼或身份證就能進站。這樣既能減輕鐵路工作人員的負擔,也能減少旅客進站花費的時間”。
家住河北唐山的張麗(化名)回憶,她有次乘火車,取火車票時找不到身份證了,沒辦法取票和進站。“我當時詢問工作人員,被告知可以辦理臨時身份證,就先花20元拍了照片,再去窗口辦證件,時間緊張,我非常著急。現在使用電子客票就從容許多”。
北京某高校經濟學專業大四學生楊舒(化名)老家在山西晉城。她感覺,電子客票能給乘客帶來很多便利,給整個乘車流程“瘦身”。“有時拿的行李多,排隊取票非常麻煩。而且,火車票用完往往就被扔掉了,浪費紙張。希望繼續推廣電子客票到全部列車”。
廣東某互聯網公司新媒體運營于欣(化名)感慨,有了電子票,就再也不用想著專門給取票留出時間了,也避免紙質火車票丟失造成的麻煩。
調查中,在受訪者看來,推出電子客票可以節省紙張成本(65.4%)、降低車站人工成本(57.2%)和緩解購票窗口出票壓力(51.2%)。其他好處還有:節約乘車時間(49.8%),避免假票、丟失車票、掛失補票等問題和麻煩(37.4%)。
“記得小時候和父母出門,要去窗口買票,或者給旅行社打電話問有沒有票。現在線上購票方便、透明,也更公平了。”楊舒感覺,這些年隨著技術的發展和購票平臺功能的完善,火車購票乘車體驗越來越好了。
同濟大學鐵道與城市軌道交通研究院教授、同濟大學《城市軌道交通研究》雜志主編孫章認為,電子客票的推出意義很大,“雖然紙質票隱去了身份證號幾位數字,但通過它還是能夠獲取乘客個人信息的。電子票不僅避免資源的浪費,更有利于乘客個人信息保護”。
北京某事業單位員工楊洋(化名)說,他一直期盼著推出電子客票。“我2019年12月出差時,體驗了一次無紙化進站,非常快捷和利索。以往要經過幾次驗票,身份證和火車票要放在方便取到的地方,還擔心弄丟了。現在沒有這些顧慮了,出行非常輕松”。
不過,楊洋認為,電子客票對不習慣這種進站方式的老年人不太友好。“座位號只能在軟件里查或者額外去打印。我上次出差就先后遇到兩位老人問其他乘客和客服人員,自己要上哪節車廂、是什么座位號”。
“隨著電子客票的推廣、自助實名制進站的推行,如今出行對乘客使用網絡和軟件的能力要求越來越高了。”孫章認為,這給人們帶來便利的同時,也給一些老年人的出行帶來了新的挑戰。“比如推行電子票后,具體的車廂座位號在火車票上沒有顯示了,只能專門打印或者去購票軟件里查。很多老年人或者是兒女幫忙買的票,或者是不熟悉購票軟件,不知道怎么找車票信息,非常需要志愿者幫忙”。
他指出,其實火車站很多地方都需要志愿者,像安檢,人流量大、行李多時,老弱病殘孕乘客容易發生意外,所以要增加車站志愿者服務,方便乘客進站和乘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