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6日,國務院新聞辦舉行新聞發布會,商務部副部長郭婷婷,海關總署副署長王令浚,工業和信息化部新聞發言人、總工程師趙志國解讀近期生產、消費、進出口有關數據及政策情況,并回答大家關心的問題。
消費市場持續恢復向好
“今年前兩個月內外貿運行總體平穩、結構優化,為國民經濟持續回升向好作出積極貢獻。”郭婷婷表示,前兩個月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5.5%,消費市場持續恢復向好,總體保持了穩步增長的態勢。
具體來看,消費可以歸納為三個方面的特點。
一是汽車、家居等大宗消費企穩向好。前兩個月商品零售額同比增長4.6%,其中16類限額以上單位商品中有近九成實現正增長。其中,通訊器材零售額同比增長16.2%;汽車零售額同比增長8.7%,比去年全年提高了2.8個百分點。限額以上單位的家電、家具和建材零售額同比分別增長5.7%、4.6%和2.1%。
二是餐飲和旅游等服務消費活力增強。在假日經濟的帶動下,服務消費潛力進一步釋放。前兩個月,餐飲收入同比增長12.5%,增速比去年同期提高了3.3個百分點。服務零售額增長12.3%,繼續保持兩位數增長。春節檔電影票房超過80億元,創歷年春節檔票房新高,春節假日國內游客出游的總花費達6326.9億元,同比增長47.3%。
三是數字和綠色等新型消費蓬勃發展。數字消費快速增長,前兩個月,全國網上零售額同比增長15.3%,其中實物商品網上零售額增長14.4%,綠色消費深受歡迎,特別是前兩個月新能源乘用車零售量同比增長37.2%,這些新動能和新亮點將為全年消費帶來更大增長空間。
郭婷婷告訴記者,展望今年全年,隨著各項擴內需、促消費政策措施落實落地,支撐消費增長勢頭的有利條件和積極因素在不斷增多,消費增長的內生動力也在持續增強,新潛能不斷釋放。我國消費市場有望繼續保持向好態勢。
“一二三四”展現外貿“開門紅”
今年前兩個月,我國貨物進出口總值達6.6萬億元,增長8.7%,規模創歷史同期新高,增速比去年四季度加快約7個百分點。王令浚用“一二三四”4個數字,概括我國外貿開門紅“紅”在哪里。
“一”是前兩個月進出口規模歷史同期第一。6.6萬億元基本上相當于20年前我國全年的外貿總值,兩個月相當于一年。在當前國際市場低迷的形勢下,取得這樣的成績難能可貴、振奮人心。
“二”是出口、進口“雙增長”。出口增長10.3%,進口增長6.7%,這個“雙增長”不僅體現了我國經濟發展持續回升向好,而且為各國企業提供了廣闊的市場空間和合作機遇。
“三”是“三個優化”。一是市場格局優化,新興市場加速開拓,傳統市場保持不錯的表現;二是區域開放布局優化,東部沿海地區持續發揮“穩定器”作用,沿邊9個省區對接壤國家進出口增長25.4%。三是產品結構優化,傳統優勢產品煥發新活力,新質生產力催生新動能,有力鞏固了外貿的基本盤。
“四”是“四個提升”。一是微觀活力提升。有進出口實績的外貿經營主體數量,同比增加了4萬多家。二是制度型開放水平提升,自由貿易試驗區和海南自貿港進出口均實現兩位數增長,高水平開放平臺的示范引領作用凸顯。三是跨境流動活躍度提升,前兩個月,海關監管進出境運輸工具日均數量較去年年底穩中有增,其中監管進出境飛機的數量增加了近一成。四是企業信心提升,中國海關貿易景氣調查顯示,外貿企業信心持續增強。
“通過這些亮眼的數據,我們看到了廣大外貿企業的辛勤奮斗,感受到中國經濟回升向好的濃濃春意。”王令浚指出,盡管當前外部環境的復雜性、嚴峻性、不確定性上升,但我國外貿持續向好有基礎、有條件,我們對實現全年外貿“質升量穩”有信心、有底氣。
工業經濟高質量發展取得積極進展
“今年前兩個月工業經濟保持平穩增長,高質量發展取得積極進展,實現良好開局,為宏觀經濟發展提供了有力支撐。”趙志國表示。
工業經濟回升向好,主要呈現三個特點。一是工業生產加快增長。前兩個月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7%,較上年12月份加快0.2個百分點。二是制造業投資持續穩定增長。前兩個月制造業投資同比增長9.4%,制造業民間投資實現兩位數增長,技改投資同比增長15.1%。三是工業出口增速明顯回升。根據海關總署數據,1至2月,以美元計價的我國工業外貿總額保持增長。其中,機械、家電等行業出口均實現兩位數增長。
新動能不斷培育壯大。工業和信息化部大力推動先進制造業發展,加快培育新質生產力。前兩個月規模以上高技術制造業增加值同比增長7.5%,連續3個月加快增長。新動能產品增長較快,服務機器人、3D打印設備等產品產量同比分別增長22.2%和49.5%。
信息通信業保持穩步增長。1至2月,電信業務收入同比增長4.3%。數字賦能實體經濟水平不斷提升,5G行業應用已融入71個國民經濟大類,5G應用在工業領域深入推廣。
中小企業生產有所改善。工業和信息化部持續加大助企幫扶工作力度,推進“一鏈一策一批”中小微企業融資促進行動,著力緩解中小企業融資難題。1至2月,規模以上工業中小企業增加值同比增長8.7%,高于全部規上工業企業增速。
“2024年,工業經濟面臨的外部環境依然嚴峻復雜,但我國工業經濟發展具有很強的韌性和潛力。我們有信心有能力有條件戰勝困難挑戰,推動工業經濟持續回升向好。”趙志國指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