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月天楊柳醉春煙,三月三來山青草漫漫,最美是人間四月的天,一江春水綠如藍。”這首《上春山》是今年的“爆款”歌曲,朗朗上口的旋律,充滿畫面感的歌詞,讓不少人感受到了春日的美好。春季萬物復蘇、生機盎然,是外出踏青、擁抱大自然的好時機。什么是你的春天的打開方式?上周,中國青年報社社會調查中心聯合問卷網(wenjuan.com)進行的一項有1333名受訪者參與的調查顯示,賞花、露營野餐、放風箏是受訪者在春天主要的活動方式,獲選率均超過半數。85.4%的受訪者認同在春季應該多走向戶外、親近自然。
春天的打開方式:賞花、露營野餐、放風箏排前三
“前段時間雞鳴寺的櫻花開了,很漂亮,有不少人前去參觀,我也帶孩子打卡過。”南京的90后李揚說,自從天氣變暖后,自己在戶外的時間也變多了,比如下班后在小區里跑步,進行簡單的運動鍛煉,趕上周末,便全家出動,到戶外踏青賞春,“前幾天去了燕子磯公園,這個公園位于長江邊,環境景色很不錯,有滑梯、秋千等適合孩子玩的地方,孩子能找到同齡的玩伴,家長也能趁機放松一下,享受戶外時光。”
“對我來說,我更喜歡到戶外,不一定是去景點或人多的地方,能出門感受春暖花開,曬曬太陽就很不錯。”在山東省濰坊市實習的95后李欣冉說,最近很火的“公園20分鐘效應”,她親身感受過,在戶外待上一小段時間,心情就能得到放松。“單位樓下的環境很不錯,我時常會在那兒的椅子上坐一會兒,什么都不用想,會感到很放松。”
北京市的95后陳穎也愛上了逛公園,最近的幾個周末,她都會和好友到朝陽公園逛一逛。“我們一般會約在周六或周日的下午,最好有太陽,帶上一塊毯子和一些食物,聊天、曬太陽,坐久了還可以在公園里健步走、賞花,一天過得很充實”。
什么是大家過春天的常見方式?調查顯示,賞花(56.7%)、露營野餐(52.5%)、放風箏(51.2%)排在前三,獲選率均超過了半數。其他還有:掃墓踏青(49.4%)、植樹(45.4%)、體育鍛煉(35.9%)、吃春菜青團(26.7%)、聽演唱會音樂會(18.4%)。
61.7%受訪者希望在春天享受慢節奏生活,感受對生活的熱愛
今年清明假期,李欣冉逛了離濰坊市區不遠的青州市,打卡了范公亭公園和古城。過些天,今年的濰坊國際風箏會即將開幕,李欣冉已經預約了門票,打算到現場體驗放風箏的樂趣。“我之前參觀過濰坊世界風箏博物館,對風箏的由來、制作工藝、現在的發展及不同流派有所了解,對這一傳統民俗文化比較感興趣。”
陳穎覺得,現在工作節奏很快,工作壓力也比較大,更要找到屬于自己的放松方式,“之前過周末,我的很多時間都用來補覺了,但還是感到疲憊,而且很多時間都‘宅’在家里,感覺被浪費了,后來嘗試換一種方式,約朋友到戶外去,才發現陽光真的很治愈”。
調查顯示,85.4%的受訪者認同在春季應該多走向戶外、親近自然。
“現在很多孩子從小就接觸電子產品,讓不少家長感到擔憂,走出家門、走到戶外或許是個很好的辦法。”李揚覺得,家長首先要主動放下手機,以身作則,多陪孩子到戶外游玩,增加孩子與大自然的接觸。他打算過些天帶孩子到南京中山植物園,給孩子介紹植物知識,帶他認識大自然,感受大自然。“春天就應該多出去走走,一方面可以欣賞風景,釋放壓力、陶冶情操,另一方面,和家人一塊出去游玩,也會留下許多美好的回憶。”
陳穎希望在這個春天能夠保持好工作和生活之間的平衡,找到適合的生活節奏,享受生活。“‘五一’假期,我打算去河南旅游,打卡洛陽、開封等地。河南作為中華文化的發源地之一,不少朝代的都城建在這里,有很深厚的文化底蘊,很希望能親身感受當地的人文風情,也很想嘗嘗當地的特色美食。”
在廣西百色讀書的00后大學生覃學斌迎來“三月三”假期,他感受到了節日帶來的火爆,回老家桂林市的車票已經搶不到了。“北海這座城市之前還沒去過,準備這次趁著假期和朋友去一趟,體驗一下當地的風土人情,了解特色文化。”
這個春天,大家希望有哪些收獲?調查顯示,61.7%的受訪者希望能享受慢節奏生活,對生活更熱愛,52.9%的受訪者希望能走過很多路,見證許多風景,52.1%的受訪者希望打開自己,身心更健康。其他還有:結交到更多朋友,人際關系更豐富(51.6%),增進對各地的民俗風情的了解(42.5%),拍下很多照片視頻,留下美好回憶(24.4%)。
此次調查的受訪者中,00后占13.4%,95后占20.3%,90后占39.4%,85后占16.9%,80后占8.2%,其他占1.8%。
(應受訪者要求,李欣冉為化名)
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王志偉 來源:中國青年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