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杜園春
住房關系民生。讓年輕人安居樂業(yè),城市要關注青年居住問題,為實現“人人宜居”不斷做出努力。那么,年輕人面臨哪些居住問題?
上周,中國青年報社社會調查中心聯(lián)合問卷網(wenjuan.com),對1512名35歲以下青年進行的一項調查顯示,買房經濟壓力大(57.9%)、人均居住面積小(41.9%)、居住地距離工作地遠(37.8%)是受訪青年面臨的三大居住問題。
“哪怕是買位置遠一點的房子,價格也不便宜”
李瑩瑩在廣州一家外企就職,和男友租房住。她說,家里沒法給兩人買房提供太多的支持,高昂的房價是他們面臨的最大問題。“哪怕是買位置遠一點的房子,價格也不便宜,而且通勤不方便。”
楊平目前在武漢的一家檢察院任職,為了房租便宜些,現在住在武昌火車站附近的校友創(chuàng)新中心,每月房租700元,但離工作單位遠,每天上班要坐地鐵再倒公交,單程就要花一個多小時。他理想的通勤時間是單程在半個小時以內。“通勤時間過長讓我感到很疲憊,下班回到家,吃飯洗漱后,就到了睡眠時間,想看書提升自己基本不可能了。”
北京的鄭月嵐居住在老舊小區(qū)。她說,小區(qū)停車位緊張,而且物業(yè)管理不到位,經常出現亂停車的情況。她還表示,因為房子沒有安裝電梯,家中老人上下樓很不方便。
楊平感覺,目前租房市場還有一些混亂,希望能加強管理。“我讀大學時租了一個房子,衛(wèi)生條件很差,有許多小蟲子、蟑螂,但房東很蠻橫,拒絕改善環(huán)境,如果我們以此為由提前搬走,又說是我們違約,會扣房租押金,這讓我很為難。”楊平說,他的同學也遇到過類似情況,他特別期待在政策上規(guī)范租房合同,厘清租戶與房主的責任,保障租房安全。
在住房上,大家面臨什么難題?數據顯示,買房經濟壓力大位列第一(57.9%),其次是人均居住面積小(41.9%),排在第三位的是居住地距離工作地遠(37.8%)。其他主要還有:房貸壓力大(33.4%)、房屋老舊環(huán)境差(30.2%)、房租高(26.3%)、配套學區(qū)資源不優(yōu)(21.0%)、周邊配套落后(20.1%)。
房產專家:城市應該通過人才住房政策,幫助年輕人實現安居樂業(yè)
首都經濟貿易大學城市經濟與公共管理學院教授、北京市房地產法學會副會長兼秘書長趙秀池表示,人的成長發(fā)展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年輕人剛上班,收入低,面臨購房經濟壓力大、人均居住面積小、通勤距離遠等問題是正常現象。隨著年齡的增長,財力有了一定積累,住房情況也會有所改善。但她也指出,從城市發(fā)展、城市宜居的角度來看,為了留住年輕人,城市應該通過人才住房政策,包括購房補貼、減免稅費、提供保障性住房等,幫助年輕人實現安居樂業(yè)。
李瑩瑩指出,房租高也是她面臨的一大問題。“我們現在租了一個大概50平方米的公寓,我和男友共同承擔房租,平攤下來每月房租占了我收入的30%,著實是一筆不小的開支。”
在采訪過程中,房租高是很多年輕人提出的主要問題。對此,趙秀池表示,租房更多是市場行為,房租主要由供求關系決定,房租會因戶型大小、職住平衡情況、配套情況的不同而不同。她提到,當前在人口凈流入城市普遍有保障性租賃住房供應,通過在低效利用的廠房、集體土地上新建或改造存量住房,滿足青年的住房需求,這類房源租金相對更加合理。
參與本次調查的受訪青年中,已有自住房的占32.7%,與長輩同住的占37.2%,租房的占21.2%,住宿舍的占8.2%,居無定所的占0.7%。生活在一線城市的占29.4%,二線城市的占42.3%,三四線城市的占25.3%,其他的占3.0%。男性占44.2%,女性占55.8%。18-25歲的占25.0%,25-30歲的占50.0%,30-35歲的占25.0%。
(潘澤強對本文亦有貢獻,文中李瑩瑩、楊平、鄭月嵐為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