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王品芝
實習生 楊萬淑
大學學什么專業,在某種程度上決定了未來的職業方向。但是報志愿時,還是有一些人盲目選專業,對自己大學要學的內容缺乏了解。近日,中國青年報社社會調查中心聯合問卷網(wenjuan.com),對1334名受訪者進行的一項調查顯示,填報志愿之前,62.5%的受訪者對自己選擇的專業了解,24.0%的受訪者一般,13.5%的受訪者不了解。大家覺得在填報專業之前應該獲知目標專業的招生名額/分數線(58.0%)、未來就業情況(57.9%)等。
受訪者中,今年的高考生占18.3%,大學生占32.8%,中學生占5.4%,已工作的占42.3%,其他的占1.2%。
北京海量數據技術股份有限公司職員宋智霖介紹,她的好友在高中的時候就很堅定要報考傳媒相關的專業。“他在高考選專業、考研選方向的時候都很明確,每個階段的學習計劃、要求的分數范圍、未來的就業方向等都全面考慮過。但我在選擇這個學科的時候僅僅是感興趣,對于未來的就業前景,我需要付出什么樣的努力都不清楚。可以說高考報考前我對專業的了解只有百分之三十”。
填報志愿之前,62.5%的受訪者對自己選擇的專業了解,24.0%的受訪者一般,13.5%的受訪者不了解。
“當時我主要了解了一下大學期間學的課程,以及畢業后主要的去向,比如多少人去工作,多少人考研究生,我們學院差不多是五五開。我本身做科研的意向也比較強烈,就來了這里。”山東大學物理學院研究生魏萌說。
調查顯示,大家覺得在填報專業之前應該獲知目標專業的招生名額/分數線(58.0%)、未來就業情況(57.9%)、專業學科水平(52.0%)、未來職業發展方向(45.7%)、學習主要課程(44.8%)、未來工作狀態(44.2%)、師資情況(40.8%)、是否擁有碩士點和博士點(13.8%)等。
宋智霖認為,在填報志愿之前,首先要了解自己所報專業的學科排名,所需分數,大學所學課程、學習難度,其他的可以入學以后再去接觸和思考。其次是需要準備什么,“比如我的專業,需要一臺性能比較好的電腦,可能要準備相機或者是微單,這些都是我希望可以提前了解到的。”宋智霖認為,提前有一個大學規劃也很重要,比如如果想保研,那從大學一入學就應該做什么,哪些學生活動對未來就業會有幫助等。“這些在我入學之前都不知道,如果能提前知道的話,對我的人生會有很大幫助”。
如果發現自己所學專業不適合、不喜歡,魏萌建議盡量爭取在大學期間轉專業,“如果是我,學的專業不喜歡,內驅力會小很多,也無法確定會在另一條路上走多久,未來的目標規劃可能也不會像現在這樣清晰”。
中國人民大學教育學院教授李立國說,大部分學生轉專業都是出于兩個訴求,一是自己的興趣愛好,確實現在的專業自己不喜歡,或者學習起來有困難,想轉到一個自己有興趣、愿意學習的專業。其次就是出于功利的目的,希望通過轉專業轉到學校的優勢學科或者是社會上公認的熱門專業,為以后的就業或者保研做準備。但每個學校要求不同,有的學校比較寬松,大學生入學一年之后,再重新選擇專業。但有的學校收得比較緊,對轉專業是有要求的,一般來說要看學習成績,還要看高考成績和想要轉去的專業之間是不是相差一個分數段。
“可以考慮社會整體運轉需要哪些主要的職業,比如工程師、教師、醫生醫護人員、商業管理人員、科技人員、法律工作者等。然后根據社會上這些基本的職業范圍,去考慮自己以后想干什么職業,想在哪個方向發展,然后再找相對應的專業。專業和考生、家長之間的距離還是比較遠的,但是如果選擇一個職業,大家對某個職業會有一些了解。”李立國說。
受訪者中,一線城市的占32.5%,二線城市的占43.1%,三四線城市的占18.8%,縣城或城鎮的占3.7%,農村的占1.9%。
(應采訪對象要求,魏萌為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