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4.6%受訪青年與父親關系和睦親近
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杜園春
實習生 丁香雪鈺
父愛如山,父愛如海。與母親細膩熾熱的愛不同,父親的愛更加深沉內斂。在你心中父親有怎樣的形象?
近日,中國青年報社社會調查中心聯合問卷網(wenjuan.com),對1001名青年進行的一項調查顯示,74.6%的受訪青年與父親關系親近。受訪青年中,90后、男性、獨生子女與父親的親近度相對更高。對于自己心中的父親形象,“一家之主”“耐心”“嚴厲”“忙碌”位列前四。
“原來爸爸只是不知道如何表達情感”
1999年出生的王子煬說,他和父親之間的相處模式很傳統:平時在一塊兒沒有話說,但心里互相惦記著。“爺爺也是這樣和我爸相處的,也影響到了我這一代,有時我有想法也不愿表露出來,但我非常渴望與爸爸成為無話不談的‘朋友’。”
王子煬說,身邊有同學與父親的關系很“鐵”,有開心的事會一起分享,有困惑會向父親咨詢建議,這讓他很羨慕。“我嘗試改變自己,努力找話題與父親交流”。
“2019年年底我回國過春節,后來趕上疫情,一家子居家隔離。有一天跟我爸在家沒什么事情干,我就提議玩枕頭大戰。”那是王子煬成年后,為數不多的父子親密時光。他發現平時不怎么說話的父親,原來“只是不知道如何表達情感”。
從那之后,王子揚就主動走進父親的生活。“他特喜歡釣魚,但白天工作忙,沒有空閑時間,只能晚上吃完飯去河邊釣會兒魚,我就陪他一起。爸爸會跟我分享一些他從前的故事,慢慢地,我們之間的共同話題多了,父子關系也有了很大改變,我現在有時甚至會稱呼他‘老漢’‘斌哥’。”
福州的張魏璐是一名小學老師,她的父親在她小時候和母親離婚了,這讓她的童年并不快樂。“別人都有爸爸接送上下學、陪寫作業,可這些事情他從沒和我一起做過,更別提一家人開開心心出去玩兒。父母離婚后,我與父親的互動就更少了。”張魏璐感覺,自己和父親的關系就像“不太熟悉的朋友”。
山東姑娘葉靜是家里的獨生女,她覺得自己與父親的關系“挺和諧”。每到節日,葉靜都會送上自己的祝福,“如果父女之間的關系滿分為5分,我會打4分。”
大家與父親的關系怎樣?調查顯示,16.7%的受訪青年表示非常親密,57.9%的受訪青年表示比較和諧,21.9%的受訪青年感覺有距離感,3.5%的受訪青年坦言很生疏。進一步分析發現,受訪90后(81.1%)與父親關系較好的比例最高,其次是00后(75.8%);男性受訪青年(78.1%)較女性(72.3%)與父親的關系更親近;受訪獨生子女(83.5%)與父親關系的親密度明顯高于非獨生子女(69.0%)。
“在生意最困難的那幾年,他從沒說過放棄,一個人扛下了所有重擔”
在葉靜眼中,父親非常細心、樸實,會用行動支持自己的愛好。“我喜歡倉鼠,在家里養了三只,但父親不喜歡,甚至有點‘心理陰影’,但有天我發現倉鼠籠子上多了一塊布簾,原來是父親給蓋上遮光的。”葉靜說,通過這件事她體會到了父親對自己的愛。
在王子煬的印象里,父親一直是忙碌的。“我小學轉學,為了方便照顧我,父親就把家和店鋪都搬到了新學校的附近。后來我上高中了,他才在老家把事業穩定下來,在生意最困難的那幾年,他從沒說過放棄,一個人扛下了整個家的重擔。”
有時,王子煬覺得父親又是可愛的。“我有次回國,沒有直接回家,后來接到我媽的電話,說我爸在生悶氣,嫌我不直接回家,于是當天晚上我就買了回家的火車票,我爸老早到車站等我,見到他的那一刻我覺得,爸爸也有一點孩子氣。”
在大家心目中父親有著什么樣的形象?數據顯示,“一家之主”位列第一,接下來是“耐心”“嚴厲”和“忙碌”,其他還有:沉默寡言、固執己見、經濟后盾。
參與本次調查的受訪青年中,38.7%為獨生子女。59.5%為女性,40.5%為男性。05后占1.2%,00后占28.1%,95后占22.7%,90后占25.6%,85后占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