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跟所有的煩惱說拜拜”的歌聲中過一次生日,在親朋好友的見證下與心愛的人步入婚姻殿堂,儀式感越來越成為不少人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元素。日前,中國青年報社社會調查中心聯合問卷網(wenjuan.com)發布的一項有1334名青年參與的調查顯示,90.9%的受訪青年會主動在日常生活中創造儀式感,63.5%的受訪青年認為儀式感是表達情感的重要方式,57.0%的受訪青年覺得是熱愛生活的表現。
儀式感像書簽,讓重要日子能被記住
“對我來說,儀式感意味著調整當前的生活狀態,開啟一種新的生活方式!痹诩幽么笞x研的95后卞若宇說,當地的冬季特別長,為了讓生活更有生機,每年他都會買一株蝴蝶蘭陪自己過冬。
卞若宇覺得,生活要有儀式感,比如給即將過生日的朋友寫祝福賀卡,或是在秋天收集落葉做標本,留住那些值得紀念的時刻,“通過一些小儀式,為生活增添色彩”。
今年31歲的楊建坦言,隨著年齡增長,自己不太關注生活中的儀式感了。“讀大學時,每次宿舍有人過生日,大家都會提前把那天空出來,一起出去聚餐,并逐漸變成宿舍的‘習慣’。但畢業工作后,對過生日就越來越不在意了。”
生活中的儀式感重要嗎?73.7%的受訪青年認為重要,其中18.5%的受訪青年認為很重要。交互分析發現,00后受訪者認為重要的比例更高,為79.0%。
“儀式感會讓我覺得對方在乎自己,能感受到被人關心。”在南京某高校讀研的95后崔可欣認為,節假日和特殊的紀念日最能體現儀式感,也是表達感情的重要契機。
“日常生活中也可以有儀式感,比如路過花店時給自己買束花,雖然沒有什么特殊意義,但也是熱愛生活、積極向上的表現!贝蘅尚勒f。
調查顯示,63.5%的受訪青年認為儀式感是表達情感的重要方式,57.0%的受訪青年覺得是熱愛生活的表現,56.6%的受訪青年覺得能夠獲得幸福感、參與感,50.2%的受訪青年認為能讓一些日子被銘記。
楊建覺得,儀式感就像書簽,標記了某些日子在記憶中的位置,讓這些重要日子能被永遠記住。
90.9%受訪青年會主動創造儀式感
“現在很多人覺得過節越來越沒意思,其中一個很重要的原因是缺乏儀式感!睏罱ɑ貞,小時候過春節,會貼窗花、放鞭炮、穿新衣、拜大年,到了端午,家人會采蘆葦葉、包粽子,“但現在很多流程都簡化了,或者去超市買現成的,缺少參與感,自然而然過節的味道就變淡了”。
楊建現在更注重節日的儀式感,會盡可能和家人一起過節,“或是送上一份小禮物,營造過節的氣氛”。
調查顯示,90.9%的受訪青年會主動在日常生活中創造儀式感,其中28.6%的受訪青年表示經常會。交互分析發現,00后受訪者會主動創造儀式感的比例更高,為95.0%。
“雖然一些重要場合需要儀式感,但并不意味著所有事情都要跟儀式綁定!痹诒本┕ぷ鞯95后王婧認為,現在很多儀式是浮于表面的,比如每年都會在網上掀起熱議的“秋天的第一杯奶茶”,并沒有太大的實際意義和價值,“過多的儀式感很浪費時間和精力,也會讓生活更平淡”。
調查中,17.1%的受訪青年認為儀式感是形式主義,沒有太大意義,14.5%的受訪青年覺得浪費時間精力,讓人很疲憊,11.2%的受訪青年認為是消費主義帶來的商業噱頭,4.4%的受訪青年覺得是盲目跟風的體現。此外,62.9%的受訪青年感覺生活中的儀式感越來越泛濫。
“儀式感是比較私人的感受,沒有統一的評判標準!贝蘅尚烙X得,雖然有些儀式存在跟風和商業炒作的情況,但如果有些人能從中獲得滿足和幸福,同樣是有意義的。
中青報·中青網見習記者 王志偉 實習生 丁香雪鈺 來源:中國青年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