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杜園春
體驗農耕文化,感受民俗禮儀,領悟歷史記憶……“鄉愁”是鄉村旅游發展的靈魂。同時,開發過程中堅持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實現“看得見山水,記得住鄉愁”,是鄉村旅游可持續發展的不竭生命力。
日前,中國青年報社社會調查中心聯合問卷網(wenjuan.com),對2003名受訪者進行的一項調查顯示,守住“鄉愁記憶”,實現人與自然和諧共生,90.5%的受訪者認為能讓更多人愛上鄉村。
周宇涵是廣州某高校研究生,他的研究方向是傳統民居與鄉土村落,去過全國多地鄉村景點實地調研。他表示,鄉村旅游想長遠發展,首先要做好生態自然的保護,其次才是去利用好!艾F在國家在推行‘美麗鄉村’政策。只有把鄉村生態搞好,才會更好地推進鄉村綠色發展!
在他看來,正是因為鄉村所特有的文化,以及山水林田這些獨特的地理格局,才能讓游客每到一處不會感到是‘千村一面’。所以發展鄉村旅游,一定要因地制宜,發揮好其特色,讓人們能體驗不同的農耕生活!
作為鄉村旅游項目規劃的參與者,對于能否讓更多人愛上鄉村,周宇涵是很樂觀的。他說,雖然從規劃設計到落地實施的過程存在不確定性,但就像現在越來越多的年輕人喜歡穿漢服打卡拍照,追尋歷史文化一樣,在鄉村旅游中也可以采用類似的推廣方式,吸引更多年輕人,到鄉村體驗不一樣的生活。
守住“鄉愁記憶”,實現人與自然和諧共生,90.5%的受訪者認為會讓更多人愛上鄉村。
中國人民大學休閑經濟研究中心主任教授王琪延明確,鄉村旅游要想更好地發展,必須重視對于“鄉愁”部分的保存。對于有價值的,應不惜一切代價保留下來。當然,對于沒有價值的內容,也要忍痛割愛,不能勉強支撐。
同時,他非常提倡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理念,“不要過度干預自然。在開發過程中,要遵循輕開發、軟開發、巧開發、精開發。”他介紹,“輕開發”是指不過度地投入資金,把錢用在刀刃上;“軟開發”是強調結合好當地的人文特點,注重軟實力;“巧開發”講究依勢而建!氨热绾钡奈洚斏剑ㄖ际且郎蕉,包括墻體建筑,沒有對山進行一點改造。這就是人與自然的和諧開發。”而“精開發”,是要做出精品。
王琪延表示,國家這些年非常重視鄉村旅游,投入了大量的財力、人力,地方也會邀請專家到鄉村進行產業宣講,指導如何發展鄉村旅游業。這些舉措讓當地人認識到,原來鄉土氣是能夠產生價值的,但要可持續,他們需得提供貨真價實的產品和服務。這些都為鄉村旅游的進一步發展打下了基礎。
北京某高校哲學系的研究生鄒越,特別喜歡到鄉村旅游。他感覺鄉村旅游讓自己親近自然,遠離城市的緊張快節奏,身心都得到了放松!拔矣^察去過的這些地方,小孩子很多,玩得都很開心。這說明他們很喜歡這里,而且他們的父母也希望帶孩子來鄉村看看。這是很好的。”
受訪者中,00后占20.8%,90后占42.0%,80后占28.1%,70后占7.2%,60后占1.6%。生活在一線城市的占33.5%,二線城市的占39.8%,三四線城市的占20.1%,縣城的占4.8%,鄉村的占1.7%。
。ê钪袟顚Ρ疚囊嘤胸暙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