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園食品安全備受社會關切。11月21日,全國校園食品安全現場會在浙江寧波召開,澎湃新聞從會上獲悉,為守好校園食品安全防線,浙江多項舉措全國領先。
11月21日,全國校園食品安全現場會在寧波舉行,與會者共同深入探討浙江如何筑牢校園食品安全的堅固防線。
“有人員未戴工帽,請及時處理!”在寧波北侖區顧國和中學,走入食堂后廚的粗加工間,語音播報立即響起。這是學校正在應用的“浙江校園食安在線”系統中的一項功能,一旦發現陌生人進入或有員工違規操作,AI抓拍就會聯動現場語音播報示警,提醒從業人員立即整改,消除風險。
近年來,國家不斷加大政策層面對學校食品安全的監管指導力度。市場監管總局、教育部、公安部、國家衛生健康委等部門聯合部署了一系列措施,旨在全面提升學校食品安全水平,保障廣大學生的飲食安全。
浙江多年來持續強化對校園食品安全的管理,省政府辦公廳專門出臺《關于加強學校食品安全管理工作的實施意見》,省市場監管局、省教育廳先后聯合出臺12個學校食堂食品安全管理的相關規范性、指引性文件,有多項舉措為全國首創,實現了在中小學校食堂100%運用“陽光廚房”實施線上巡檢,食品安全量化等級100%達到B級以上,大宗食材統一配送或定點采購100%全覆蓋。
北侖區顧國和中學校長王挺說,學校正在應用的“浙江校園食安在線”系統,從食材驗收區到就餐區實現全程智慧監管。在食材驗收區,一臺智能驗收秤與系統相連,食材采購可全鏈條化追溯。在粗加工區,除了陌生人闖入識別預警外,未戴工帽、抽煙、玩手機等威脅食品安全的違規操作均能實現AI抓拍和現場語音報警。
“浙江校園食安在線”系統讓學校的食品安全管理更智慧、更便捷,執法人員的監管效能也大幅提高。除了依托“浙江校園食安在線”系統實現遠程巡查、風險預警外,浙江還每月動態評定學校食堂的風險等級,實現了靶向監管。
浙江省市場監管局相關負責人介紹,該局匯聚監督檢查、抽檢監測、案件查辦、投訴舉報、媒體曝光等多渠道線索,編制了5大維度39項110個風險指標,對全省學校食堂每月動態評定風險等級,由高到低依次賦紅、黃、藍、綠“四色碼”。
在學校端,管理員每月會定期查看風險色碼的情況。“這張評分圖有詳細扣分情況,可幫助我們精準鎖定扣分點,動態分析學校食堂的食安風險情況。”王挺介紹,剛開始學校也出現過紅碼,經監管人員點對點指導,變成了綠碼。
北侖區市場監管局執法人員謝益莉介紹,“四色碼”生成后,還會自動生成重點風險清單,執法人員會根據風險清單開展分類分級靶向監管。比如“紅碼”學校食堂觸發現場檢查,對存在問題進行閉環處置。
據悉,浙江依托省域食品安全數字化改革先發優勢,建成“浙江校園食安”應用。目前,全省有11531所學校的14529家食堂設立數據檔案,實現一校一檔個性化監管,同時全省學校食堂、校外供餐單位常態化開展非接觸式線上巡檢,實現自動抓拍不戴帽子等違規行為,線上問題發現率同比下降1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