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雄并不遙遠,精神就在身邊!沂蒙這片熱土孕育的偉大精神始終滋養著我們!”參觀九間棚展覽館后,王雨日前向所在的管理工程系學生第三黨支部鄭重地遞交了入黨申請書。
王雨是青島理工大學臨沂校區“紅色青春”實踐調研團成員,也是該校管理工程系大二學生。入學以來,她和身邊同學參加了一系列內容豐富、形式多樣的活動,在抒發真摯熾烈的愛國情感中受教育、強信念,堅定了加入黨組織的決心。
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落在細微處、下好慢功夫。如何讓“大思政課”在融會貫通、落小落細中潤物無聲,是高校教育工作者一直思考和探索的育人課題。
近年來,青島理工大學臨沂校區精準梳理出32個重要時間節點、23個學子成長節點、48個校內外思政空間節點,用好百個“小節點”,激活青春“大能量”,為青年學子打好成長底色。
10月23日下午,抗美援朝紀念日前夕,該校國旗護衛隊隊長、2021級電子商務專業2班學生祝浩,與筑夢班、國旗護衛隊、退役士兵學生代表等20余名同學一道,來到99歲的抗美援朝老戰士李伯財家中,面對面聆聽革命前輩親口講述革命故事。“我們要以老一輩為榜樣,把‘小我’融入‘大我’,貢獻青春力量。”聽完老人的講述,祝浩感慨。
“我們梳理了全年32個重要時間節點,將其作為開展思政教育深入人心的工作坐標,構建起有聲有色的思政品牌矩陣。”青島理工大學臨沂校區黨委副書記何云峰介紹,許多紀念日、節日起源于中國革命史,教育意義深遠而重大。校區充分利用民族傳統節日和重大節慶日、紀念日,分別制定實施方案,明確教育宣傳主題、責任部門,開展了學理論、讀經典、講黨史、傳家風、亮陣地、送服務、作表率等系列教育活動。
值得一提的是,該校區坐落于沂蒙革命老區,當地擁有革命博物館、紀念館、黨史館、烈士陵園等眾多紅色教育基地和紀念設施,紅色歷史資源豐富厚重。通過簽約思政課實踐教學基地、聘請紅色導師等形式,校區讓紅色資源成為鑄魂育人的“源頭活水”,讓紅色故事更好地浸潤學子心靈,思政教育也由此有了更好的載體認同和創新空間。
11月6日,在“弘揚沂蒙精神,爭做有理想、敢擔當、能吃苦、肯奮斗的新時代好青年”主題班會上,2021級土木工程專業1班學生肖宜磊向同學們宣講了沂蒙紅嫂的事跡。
“每一個人物都那么鮮活動人,每一個故事都讓人熱淚盈眶!”入校3年里,肖宜磊走遍“時代楷模”趙志全同志紀念館等25個紅色場館和思政課教學實踐基地,訪談和熟知了300余個紅色人物和紅色故事,并在班會、微黨課、志愿服務時主動請纓參加宣講。
“身在沂蒙,心系沂蒙。我要把沂蒙精神和萬千沂蒙兒女的故事,講給更多人聽!”臨沂校區基礎部思政教師劉慶娜表示。
先當學習參觀者,再當宣傳講解員、倡導踐行者,8000余名師生分批分期走進費縣大青山勝利突圍紀念館、平邑九間棚展覽館等紅色教育基地,開展主題黨團日活動、社會實踐、志愿服務等,在學習傳承沂蒙精神中弘揚和踐行著沂蒙精神。
積點成勢、多點開花。這里的師生每年自發組織上百支志愿沂蒙服務隊,到周邊縣、鎮、村開展支教支農等志愿服務活動,成為沂蒙紅色基因的流動實踐隊;全校區形成“沂蒙精神青年說”“沂蒙精神微黨課”“薪火相傳沂蒙頌”“‘沂蒙紅’打造行走的思政課”等一批具有特色的沂蒙精神育人實踐品牌;校區團委連續8年獲評臨沂市五四紅旗團委,27堂黨課獲評市校“精品黨課”,100余個集體或個人獲“弘揚沂蒙精神好黨員”“弘揚沂蒙精神好干部”“臨沂市優秀共產黨員”等表彰。
“思政教育著眼于人、落腳于人,必須大處著眼、小處著手,才能抓準、抓牢、抓出實效。”青島理工大學黨委常委、副校長岳麗宏表示,“我們要把‘拔節孕穗期’和‘紅色基因庫’融會貫通,立足學校特色,用好精神‘富礦’,生動鮮活講好紅色故事,引導青年學生立大志、明大德、成大才、擔大任。”
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邢婷 鄭燕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