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從多所學校獲悉,北京高考語文卷整本書閱讀考查方案將調整:自2026年起,《論語》《紅樓夢》不在試卷中單獨設題考查;繼續在高中學業水平合格性考試中安排整本書的考查,范圍為《紅樓夢》《鄉土中國》。
整本書閱讀是此前高考語文卷中的重要板塊,分值為10分。考查范圍為《論語》和《紅樓夢》。每年考查的書目并不固定,有時只考其中一本,有時兩本同時出現在考題中。比如,2024年的高考語文卷中,整本書閱讀用一段人物對話為命題切入點,結合《紅樓夢》中其他重要情節,考查多個主要人物的性格特點及經歷。
調整后,該板塊所余的分數中,4分放入語言基礎運用題中,6分放入文言文、現代文等閱讀板塊。
“這一調整其實為學生減了負,減輕了學生備考的壓力。”經開區高中語文教研負責人王曉青說。她回憶,近十年來,北京高考語文卷對整本書閱讀的考查一直在做減法,從最初的12本減到6本,后來減到兩本再到如今的取消。
高考不考,是不是意味著學生不用再學了呢?對此,王曉青介紹,《紅樓夢》是高中語文教材的重要單元,《<論語>十二章》是教材中一篇重要的課文。“我們讀書不僅僅是為了考試,語文學科應該致力于學生語文核心素養的提升,為學生一生的發展奠基。”王曉青認為,《紅樓夢》中人物塑造的手段、情節設置的技巧、語言運用的靈活等,對于提升學生的閱讀與寫作能力很有幫助;《論語》中的語錄對于學生的精神成長、價值觀的形成等也有重要啟迪。
《論語》《紅樓夢》不排除在文本或情境任務適合的情況下,與試卷中的閱讀和表達板塊融合在一起,對學生進行考查;《紅樓夢》《鄉土中國》繼續安排在高中學考合格考中考查。“雖然具體考查的方式我們還不確定,但肯定不會像高考整本書閱讀考查得那樣細致深入。”王曉青說,沒有了考試的指揮棒,去除了功利心,老師要引導學生更加純粹地享受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