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片由李嘉慧提供。
中國青年報客戶端訊(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葉雨婷)來自中國臺灣的李嘉慧,是中國人民大學國際關系學院2019級的學生,在北京冬奧會上,她成為臺灣青年冬奧城市志愿者服務隊的一員。她表示,自己曾夢想成為一名冬奧志愿者,如今夢想在此時此刻開花結果。
以下是李嘉慧的自述:
我是中國人民大學國際關系學院2019級的李嘉慧,來自臺灣,非常有幸以學校唯二臺生的身份參與2022年北京冬奧會,成為一名城市志愿者。
早在大學剛入學的時候,媽媽就跟我提起過2022年冬奧會,她說到時候我剛好大三,還叮囑我要是有機會入場觀賽或者成為志愿者一定不要錯過這個榮耀時刻。但次年無法預料的新冠疫情肆虐全球,再到后來東京奧運會推遲,這些因素導致我以為參加北京冬奧會的機會越來越渺茫。直到12月底的一天,我才接到通知,知道自己報名成功并將接受志愿者上崗培訓,當時我的心情非常激動,既緊張又興奮。
我們臺灣青年冬奧城市志愿者服務隊在北京市海淀區紫竹院服務站點的一支隊伍,承擔了2月2日至2月6日的站點特色活動。經過團隊成員的認真討論,我們環繞“臺灣周”這一主題設計闖關游戲,希望讓大家認識臺灣文化、了解冬奧知識。參與者通過簽名打卡拍照、冬奧知識競答、閩南語助威等形式宣傳助力冬奧,完成闖關者會得到我們團隊成員自己設計的書簽以及明信片。明信片以臺灣吉祥物臺灣黑熊作為主角,結合冰雪運動與臺北101、中央電視臺等兩岸特色地標,展現兩岸攜手助力冬奧的決心。
我原本是個比較慢熱型的人,希望能借此機會走出“社交舒適圈”。上崗前我就在焦慮自己能否突破內心害羞的那一道坎,積極投入服務工作中。
果不其然,在上崗的第一天,我總是等待別人找我幫忙而不是去主動詢問別人是否需要我幫助。但好在團隊其他成員非常有熱情和能量,在他們的帶動下,活動的氛圍推向高潮,也將我的情緒帶到了“激情模式”。我發現走出內心桎梏、享受服務他人并是一件難事。志愿服務工作就應該不懼怕被拒絕,以飽滿的熱情服務社會大眾。
特別值得一提的是,2月7日,我非常幸運地被邀請到自己的工作站點——首都體育館,現場觀看冬奧花樣滑冰比賽,在我的“冬奧第一次列表”里又增加了一項第一次體驗。在賽場上,選手們一個個高難度的動作使我震驚不已,不愧是臺上一分鐘,臺下十年功。
恍然若夢,此次志愿工作已經過去了半個月,回想起一月底啟動儀式上一位志愿者代表所演唱的歌曲《隱形的翅膀》里的一句歌詞“所有夢想都開花”。如今北京成為世界上唯一的雙奧之城,我也終于圓夢——在大學期間成為一名冬奧志愿者,所有曾經的夢想都在此時此刻開花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