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下通道還有旅客沒出站,行李較多,我馬上過去。”對講機里,傳來劉澤沉穩有力的聲音。他一路小跑至一對老夫妻身旁,半蹲下身,雙手緊緊抓住最大的麻袋,一鼓作氣將其扛上肩頭,而后穩穩站起身來。劉澤每一步都邁得格外小心,他留意著老夫妻的腳步,還不時叮囑:“慢點兒,別著急。”就這樣,他一路將老夫妻安全護送出安陸車站出站口。
劉澤是黑龍江哈爾濱人,2024年畢業于大連交通大學的他,來到中國鐵路武漢局集團公司漢西車務段工作,奔赴距家鄉2300公里的銀杏之鄉——湖北安陸,在安陸火車站擔任連結員,開啟了他的職業生涯。
2002年出生的劉澤起初在車站學習連結員崗位工作。那時,他總感覺作業過程中手腳不夠協調,對車鉤、鐵鞋這些“鐵疙瘩”有些恐懼。在車站領導及師傅們的指導與幫助下,他克服心理障礙,爭分奪秒地練習。今年1月,他順利通過連結員定職考試,成為一名合格的鐵路連結員。
今年春運期間,劉澤被抽調支援客運工作。對他而言,首當其沖的難題便是方言不通。面對旅客那急切又難懂的鄉音,他暗暗下定決心,一定要攻克“方言關”。于是,一有空他就向老師傅請教:“搞么思”是什么意思,“七飯”又是何意。功夫不負有心人,沒多久他就基本掌握了當地的方言,能夠與旅客順暢交流了。
1月14日春運工作以來,客流如潮,工作強度也遠超想象。劉澤穿梭于人群之中,幫老年人搬運行李、為帶小孩的旅客提供便利、向有需要的旅客伸出援手……盡管工作強度極大,常常要連續奮戰十幾個小時,可他從未有過半句怨言。他說:“這是我的第一個春運,能為旅客的團圓出一份力,我感到無比自豪。”
結束一天忙碌后,劉澤回到宿舍,手機屏幕亮起,是父母打來的視頻電話。母親關切地問道:“兒子,春運忙壞了吧,吃得好不好?”看著屏幕中父母熟悉的面容,家鄉的大街小巷、冬日的冰雕雪景瞬間在他腦海中浮現。劉澤笑著回應:“爸媽,我‘七了飯’,你們在‘搞么事’”劉澤用安陸話與千里之外的父母聊著,從一開始把父母搞得一頭霧水,到現在能用安陸話和父母無障礙交流了。
“看到兒子能夠快速融入當地生活中,我和他媽媽也放心了。”劉澤的父親介紹道。“自從兒子在湖北工作以來,通過他,我們也見識到湖北的美食,如排骨藕湯、武昌魚、熱干面、魚面、麻糖、糊米酒、白花菜等,我們非常想到湖北來,看看兒子工作的場所,嘗嘗兒子推薦的湖北美食。”
在春運戰場上,許多年輕的“鐵路人”放棄與家人團聚的機會,堅守在各自的崗位上,為旅客的順利出行保駕護航。(見習記者 曹偉 記者 劉洪俠 通訊員 張科 周詩雅 莫子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