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青年網北京1月20日電(記者 王龍龍 李華錫 宋靜 綦智鵬 竇月華 見習記者 李思 曹偉)“能夠為我們的科學家們獻上這樣一場演出,我非常激動。”1月19日,“致敬共和國的科學家們——2025年新春音樂會”在中國科學院學術會堂舉行,中國交響樂團小提琴演奏家張晨笛向記者分享了自己的感受。
據悉,本次音樂會由中國國際科技促進會、中國青年網主辦,中國國際科技促進會先進制造與國際交流工作委員會承辦。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工程院院士、科技工作者等300余人共同欣賞了這場由中國交響樂團帶來的音樂盛宴。
演奏會現場。中國青年網見習記者 曹偉 攝
“今天的音樂會,不僅是對過去一年科技發展的深情回望,更是對科學家們默默奉獻、勇于探索精神的崇高致敬。”談及舉辦本次音樂會的初衷,中國國際科技促進會會長段洣毅告訴記者,希望在悠揚的旋律中,感受科學的魅力,銘記科學家精神,共同為我國的科技事業加油鼓勁!
音樂會現場,中國交響樂團四位演奏家張晨笛、徐鼎力、宋芮、狄博共同演奏了11首曲目,包括海頓降B大調弦樂四重奏、《自由探戈》等國外經典曲目和《梁祝化蝶》《花好月圓》等中國人民耳熟能詳的經典曲目。
中國交響樂團的演奏家在演奏曲目。中國青年網見習記者 曹偉 攝
狄博告訴記者,自己小時候曾夢想成為科學家,“這次給了我一個機會,讓我能真正近距離接觸科學家。”
談及本場音樂會的曲目,狄博表示,有些人認為藝術和科學是兩個沒有交叉的學科,但本次演奏的作品中D大調第二弦樂四重奏“夜曲”的作者鮑羅丁,就是一位化學家,“他創作了很多經典音樂作品流傳于世,這首曲子是他寫給妻子的,這就是科學家的浪漫。”
音樂和科學在很多地方有相通之處,徐鼎力表示,除了很多地方需要極度的嚴謹之外,音樂和科學都需要靈感的迸發,“這兩個學科都需要具有創造性的能力”。
“音樂和科學密切相關,愛因斯坦等科學家就非常喜愛音樂。”中國科學院院士郭雷也認為,音樂可以激發人的想象,科學也需要想象進行創新。
“科學需要邏輯思維,音樂本身追求旋律,所以是有一些相通的。”中國科學院院士趙繼宗說,他平常在休息時也會聽聽音樂,一是為了放松休息,二是對迸發出新的想法很有幫助。
演奏《我和我的祖國》時現場觀眾揮動國旗。中國青年網見習記者 曹偉 攝
音樂會現場,壓軸曲目《我和我的祖國》將音樂會推向高潮,在熟悉的旋律中,現場觀眾揮動國旗,跟著音樂一同為祖國送上祝福。
趙繼宗認為科學家精神的主要內涵是愛國。他寄語青年人,工作時要瞄準一個方向,一如既往地追求,力爭有所突破;同時,還要與同行之間多交流合作,“因為科學不是單一的,需要多學科合作,年輕人是有優勢的,他們的知識面廣,接受新生事物的能力很強,通過多學科的合作會在某個領域有所突破。”
中國科學院院士葛昌純也同意趙繼宗的觀點。他認為,科學家精神就是熱愛祖國的精神,是科學家的家國情懷,體現在實事求是和言行作風上。同時,他還建議要培養年輕人熱愛科學,教育他們認識科學,了解科技創新對于國家富強的重要性。
記者注意到,音樂會現場還有很多小朋友跟著家長一起來感受科學與藝術的熏陶。音樂會結束后,北京市西城區奮斗小學四年級學生王睿安上臺找中提琴演奏家宋芮合影并簽名,他告訴記者,“今天的表演曲目中,我最喜歡肖斯塔科維奇的《第二圓舞曲》,我也正在學鋼琴。”
在學校的科學課中,王睿安曾經做過有關熱脹冷縮原理的科學實驗,“我很好奇一些不了解的科學實驗。”爺爺奶奶給他買了全套的《科學實驗王》叢書,平時有空他就會自己動手做上面的科學實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