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青年報客戶端訊(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焦敏龍)在寧夏回族自治區政府新聞辦日前舉行的2024年全區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工作新聞發布會上,寧夏回族自治區紀委常委、秘書長、監委委員戎盡寒通報稱,2024年,寧夏紀檢監察機關集中查處校園餐問題396個。
寧夏回族自治區紀委監委第五監督檢查室主任朱劍君介紹,從2024年的專項整治情況看,寧夏中小學校、幼兒園對校園餐食品安全總體監管比較嚴格、運行比較規范,但在檢查過程中,有些學校暴露出了一些典型而突出的問題。
關于這些典型而突出的問題,朱劍君進一步介紹說,一是學校供應的飯菜價格偏高、標準不一,在走訪的寧夏5個地級市學校經營的食堂中,同地區內不同學校相比較,存在“同菜不同價”、定價標準相差較大的情況。有的學校食堂菜品由承包商自行定價,午餐、晚餐單品價格高達14元,餅子、包子、饅頭主食定價,與街面商鋪的價格相同;有的學校食堂,學生和教職工“同餐不同菜”,教職工餐10元、包含兩葷一素一湯,學生餐8元、包含一葷一素,餐費相差兩元,但菜品相差“一葷一湯”;學生餐和教職工餐的菜品種類、質量及口感相差較大。
二是校園食堂的承包和采購環節存在漏洞,有的學校食堂承包企業未按照正規流程招投標,有的學校與承包商簽訂的合同中,既不明確餐費標準,也沒有增加制約條款,合同流于形式。有的教育局、學校自行制訂了詢價機制,詢價機制規定的食材價格,參考的是周邊各大商超。
朱劍君介紹說,還有的學校按照區發改委每日發布的大型超市的商品零售價。“存在的問題是,每樣單品會有十幾個參考價格,價格區間相差較大,企業會選擇其中任意一個價格來進行結算。大部分企業會選擇價格區間內相對比較高的價格進行結算,導致部分食材的結算價格接近甚至高于市場價。”
三是對食堂承包企業、食材配送企業的日常監管缺位,針對學生反映“食堂飯菜得不可口、不衛生”等意見,有的監管部門、學校處理不及時、整改也不到位;有的甚至敷衍了事。
朱劍君介紹說,紀檢監察機關走訪的一些學校里設立了意見箱,通過走訪學生、實地調查后發現,有的意見箱是長期打開的,“可以說是形同虛設,導致在一段時間內,12345熱線、基層小微權力‘監督一點通’服務平臺的投訴量不斷增加。”
她介紹說,有的學校對食材配送企業人員是否具備資質、倉儲衛生環境是否達標,完全不了解。有的食堂制度不健全、操作不規范、衛生不達標等,長期沒有得到糾正,食品安全存在一定隱患。
朱劍君還介紹說,寧夏校園餐領域還存在不正之風和腐敗問題。整治期間發現,有的學校違規虛報挪用學生的膳食經費,用于學校的綠化建設或是其它開支。有的學校在承包食堂、超市經營過程中,搞利益輸送。有的學校校長不但插手工程領域,還插手校園餐領域的有關項目,幫助企業中標,從中謀取私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