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王志偉 吳欣宇
裝修風格大膽獨特,玩轉多種元素、主打跨界融合,如今,街邊一家家特色小店吸引了不少人的目光,而這背后離不開年輕小店主理人的巧思。那想要開家小店需要做哪些準備?近日,中國青年報社社會調查中心聯合問卷網(wenjuan.com)進行的一項有1516名青年參與的調查顯示,52.5%的受訪青年認為要持續學習與適應市場變化,52.1%的受訪青年覺得要學習財務、經營、管理類的知識。
蘇州的90后郁竹君學習蘇繡近10年了,她的外婆和媽媽都是做蘇繡的,她從小就耳濡目染,愛上了這項非遺手藝。去年,她在當地的蘇繡小鎮開了一家小店,展示和銷售蘇繡作品。早在開店之前,郁竹君便一直努力推廣蘇繡,到各地做展覽推銷,運用社交平臺宣傳小店,“勇敢走出去”是她的創業理念。
開店之后,郁竹君感覺肩上的責任更重了。“以前就是個蘇繡手藝人,只需要把基本功練扎實,有人認可我的作品就行了。現在作為小店主理人,則要從企業家的視角重新認識蘇繡的價值,把蘇繡產品推向市場。”開發文創、打造聯名產品,她把小店經營得風生水起。“這是個變化很快的時代,需要不斷學習新事物、新理念,還要敢拼、敢去改變”。
“抗壓能力很重要,因為創業會面臨一定的不確定性,要做好心理準備。”廣西壯族自治區的85后唐劍明回到家鄉梧州市藤縣開了一家以“獅舞文化”為主題的小店,如今在他的店里,不僅能感受到獅舞文化,還能做非遺手工、品特色美食,這里已然成了年輕人社交的好去處。唐劍明覺得,想開好一家店,除了心理素質外,經營能力、管理能力等也是最基本的,更重要的是要有市場洞察力,潮流變化很快,青春小店的主理人要保持思考和學習,及時應對新情況、新問題。“我們的店很受年輕人歡迎,為了讓他們對小店有新鮮感,我們要不停地想一些新的花樣,比如變換裝飾、創新產品等,吸引他們前來打卡游玩。”
對于開店要做的準備,49.5%的受訪青年認為要提前進行市場調查,清晰小店定位,49.5%的受訪青年表示需要實施差異化策略,打造自己的獨特優勢。
其他還有:在正規渠道貸款融資,量力而行(48.8%),提供多樣化的產品或服務(42.2%),建立穩定的商品供應鏈(37.7%),建立風險管理機制(22.0%),加強與社區、友商的聯系(16.7%)。
近些年,傳統文化的熱度持續提高,江蘇常熟的90后趙紫娟借著這股“東風”,開了一家華服體驗店。在創業前,她就想以店為媒介,通過沉浸式體驗的方式帶領年輕人領略傳統文化的美。
趙紫娟認為,想要經營好一家以傳統文化為內核的小店,主理人和店員的文化素養要跟得上,要對傳統服飾的形制紋樣、古代妝造,甚至歷史人物都有一定了解,才能準確地傳達文化理念,為顧客提供優質體驗。“有時我還會讓店員去刷古裝劇,研究里面的妝造、服飾,一邊放松,一邊學習新知識。”
對于小店的發展,趙紫娟希望能在線上平臺繼續發力,提升小店的知名度。“目前我們在社交平臺開通了賬號,但如何運營還在摸索中,比如怎樣拍出更好看的圖片,如何寫出有吸引力的文案等,是我們比較困擾的,也是需要支持和幫助的方面。”
據了解,共青團蘇州市委員會在對青春小店的走訪調研中發現,青春小店主理人最急切的培訓需求主要集中在自媒體運營、短視頻拍攝、數字化轉型和直播帶貨等領域,對此,共青團蘇州市委員會聯合蘇州市市場監督管理局及當地企業開辦培訓班,邀請專家導師為小店主理人提供專業指導,提升他們在自媒體運營、管理運營、美學設計等方面的能力,持續為小店主理人賦能。
近期,共青團梧州市委員會正在開展寶藏“青春小店”探店評選活動,為入選的小店給予流量曝光、宣傳推廣等支持,助力青春小店發展。
此次調查的受訪者中,00后占13.9%,95后占27.4%,90后占35.7%,85后占13.0%,80后占10.0%;來自一線城市的占37.4%,二線城市的占35.2%,三四線城市的占22.6%,縣城或城鎮的占4.5%,農村的占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