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双版纳善谢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中國青年網

新聞

首頁 >> 即時新聞 >> 正文

湖南:高質量發展助力鄉村振興 “農業大省”向“農業強省”邁進

發稿時間:2025-01-04 19:52:00 作者:張渺 劉靜 來源: 中國青年報客戶端

  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張渺 劉靜

  這個冬天,在湖南省常德市漢壽縣的甲魚養殖園區里,工人們在忙碌地工作。漢壽甲魚產業歷經半個世紀的持續發展,逐步形成了從孵化、養殖到加工、營銷的全鏈條發展。而在常德的另一個縣石門,助力鄉村振興的產業則是家禽養殖、柑橘和茶葉等。柑橘工廠里,身著工作服的工人正在流水線上給柑橘裝箱。

  日前,中青報·中青網記者參加“高質量發展調研行”主題采訪活動時走進湖南,處處能看到湖南高質量發展過程中,鄉村產業振興結出的“碩果”。

  據湖南省農業農村廳黨組成員、副廳長馬艷青介紹,2023年,湖南省全省農業科技進步貢獻率為64%,主要農作物良種覆蓋率達96.5%,水稻耕種收全程機械化率達83.46%,農業科技創新水平整體位于全國第一方陣。

  用馬艷青的話說,在努力實現由“農業大省”向“農業強省”跨越式發展的過程中,湖南省加快構建現代農業產業體系,不斷提升農業產業競爭力。

  田間地頭處處是生機

  有著三十多年“彈打甲魚”經驗的漢壽縣村民馮賢友拿著專用工具“彈槍”,趁著甲魚探頭出水面的一剎那,拋出彈槍的線,正中甲魚,快速收線。彈槍線粗拉力大,頂端的金屬砣較沉,方便向外拋桿。甩桿的時機、力度、距離,都是“憑直覺”。

  1995年,漢壽縣被命名為“中國甲魚之鄉”。2024年,全縣甲魚養殖面積18.2萬畝,年產值達100億元,有甲魚養殖戶3800多戶,甲魚養殖專業合作社37個,從業人員6萬人以上。

常德市石門縣的柑橘工廠。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張渺/攝

常德市漢壽縣的甲魚養殖園區。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張渺/攝

  馮賢友甚至能直接用肉眼判斷出甲魚的斤兩,如今他還教出了徒弟,將這門民間技藝傳承下去。

  記者了解到,常德市的棉花、油菜面積產量位居湖南省第一,蔬菜、水果、生豬、水產品等產量位居湖南省前列。如今,全市正著力發展鄉村產業,實施食品加工三年攻堅行動,新增國家級龍頭企業1家、規模以上農產品加工企業29家,農產品加工業實現營收1488億元、增長5.8%。

  此外,常德市還健全了“龍頭企業+合作社+家庭農場+農戶”利益聯結機制,提升農業社會化服務水平,截至2024年11月底,全市新增農民合作社438個、家庭農場954家,培育各類“新農人”1054名,有效帶動農民增收致富。

  據了解,石門縣60%農村人口以橘為業,從業人員近30萬,2024年柑橘鮮果銷售收入預計突破12.5億元,綜合銷售收入突破18.5億元。石門縣也是湖南省的家禽養殖大縣,今年上半年,全縣家禽出欄1286.93萬羽,禽蛋產量1.92萬噸。此外,石門縣還是湖南省柑橘種植規模最大的縣,全縣現有柑橘面積45萬畝,生產規模躋身國內前列。

  不只是常德,記者在湖南各地的田間地頭,在工廠的流水線和研究者的實驗室里,都能看到產業發展的良好態勢。許多鄉村也實現了從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轉變,走出了一條極具技術含量的鄉村振興之路。

  黑白相間花色的寧鄉花豬,肉質鮮嫩,肉味鮮美,在湖南省寧鄉市已經有1000余年的歷史,卻隨著國外瘦肉型豬種的引進和推廣,一度瀕臨消失。

  21年前,寧鄉人李述初走遍了寧鄉、安化等地,才找到了僅存的7頭寧鄉花豬種公豬和50頭母豬。以寧鄉花豬的保護與開發為基礎,李述初歷經保種、養殖、加工和銷售,在創業致富的同時,也肩負保護和開發寧鄉花豬的重任。

  李述初介紹,2023年,寧鄉市的寧鄉花豬存欄25.17萬頭,出欄49.35萬頭(含配套系),產業鏈綜合產值達47.25億元。李述初的公司還領辦了國家級農民專業合作社示范社寧鄉流沙河生豬養殖專業合作社,帶動12045戶農戶從事寧鄉花豬產業,每戶平均年新增收入4.6萬元。

  農業發展離不開科技加持

  對寧鄉花豬產業發展的成果,李述初感慨,這些都“離不開科技力量的支持”。

  篩選優勢組合或培育新品種,以適應細分市場需要,是地方豬種資源有效保護和可持續發展之路。據李述初介紹,為了讓寧鄉花豬這一本地土豬重新在市場上有競爭力,他與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建立戰略合作關系,共同開展了產學研攻關和協同創新。

  2023年11月,公司以寧鄉花豬為研究對象,與中國科學院亞熱帶農業生態研究所合作,開展地方豬種資源種質利用與基因發掘研究課題。目前已經完成兩個批次、每批次140頭豬的飼養觀察和實驗室測定分析。

  湖南師范大學生命科學學院生理學博士生高靜霞是中國科學院亞熱帶農業生態研究所聯合培養的研究生。今年27歲的她清秀纖瘦,但她的工作是利用自動飼喂系統,監測600頭豬的生長性能。

  自動飼喂系統每天會對每頭豬的實時采食量和體重進行記錄,經過三個月的時間,一頭豬就能從育肥期養到出欄。高靜霞要繪制豬的生長曲線,計算料重比,找到料重比極端差異個體,并挖掘其中的機制。

  吃同樣的飼料,有的豬生長得快,有的長得慢。高靜霞要利用實驗采集數據,篩出極端差異個體,挖掘關鍵基因,將關鍵基因用于生產實踐,助力豬快速,精準育種,在保證豬肉口感等性能不變的情況下,讓豬長得快。

  “我們挖掘優良性狀個體,擴大生產,為企業解決地方豬生長速度慢、養殖周期長、投入成本高的難題,同時也希望老百姓可以吃到肉質鮮美的寧鄉花豬肉。我的工作特別有成就感!备哽o霞對記者說。

高靜霞抱著寧鄉花豬。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劉靜/攝

  在中國工程院院士印遇龍和他的團隊、湖南農業大學、湖南省畜牧獸醫研究所的支持下,“寧鄉豬基因組血緣關系鑒定”“寧鄉花豬親本及其配套系生長發育研究”等系列課題研究紛紛開展,解析了寧鄉花豬的種質特性。

  養豬的過程,滿滿都是“技術含量”,養雞養鴨也是一樣。

  在常德市石門縣的黃羽肉雞養殖舍里,每一只肉雞都帶著個體識別設備,旁邊是肉雞料重比自動檢測裝置。物聯網與大數據技術為每一只肉雞賦予了獨一無二的“智能身份標簽”。甚至,每只肉雞在不同生長階段的飼料攝入量和體重增長情況,都可以被精確記錄。

  “我校與企業建立了深度校企合作模式,致力于優質雞全產業鏈科技創新技術研發,深耕優質雞品種培育以及種質創新,經過近10年的不懈努力,我們已經建立了完善的優質雞基因組選擇策略和表型精準測定體系,培育出10個各具特色的優質雞品系,形成3個優質雞配套系新品種,提交國審品種2個,研發出肉雞育種芯片1項,新技術已應用于2.4億羽商品肉雞,年產值提升上億元!焙限r業大學家禽育種教授張海涵告訴記者。從傳統的養殖,到精細化的科學養殖,科技賦能使得湖南農業現代化邁上了新臺階。

責任編輯:白珂嘉
 
姚记娱乐城网站| 百家乐官网视频二人雀神| 网络博彩qq群| 游戏机百家乐官网的技术| 皇冠网小说推荐| 大发888网址| 百家乐视频交流| 百家乐官网路单资料| 大发888赌博| 赌场百家乐作弊| 云鼎娱乐城信誉| 百家乐澳门百家乐| 巨星百家乐的玩法技巧和规则| 百家乐官网赌场公司| 百家乐官网网址是多少| 世嘉百家乐的玩法技巧和规则| 太阳城娱乐总站| 百乐门线上娱乐城| 百家乐官网园百利宫娱乐城信誉好...| 罗浮宫百家乐官网的玩法技巧和规则 | 百家乐官网赌博论坛| 百家乐庄牌闲牌| 百家乐h游戏怎么玩| 金宝博百家乐娱乐城| 百家乐机器昀程序| 百家乐官网摇色子网站| 百家乐官网技巧秘| 百家乐官网有人赢过吗| 百家乐官网注册开户| 百家乐娱乐城游戏| 百家乐色子玩法| 百家乐如何投注法| 百家乐游戏软件开发| 喀喇沁旗| 叙永县| 东莞水果机遥控器| 威尼斯人娱乐平台网上百家乐 | 新濠百家乐官网的玩法技巧和规则 | 百家乐赌博娱乐| 杨公风水24山分金水法| 至尊百家乐官网贺一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