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双版纳善谢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首頁|新聞|圖片|評論|財經|共青團|大思政|青年電視|青年之聲|法治|教育|中青校園|勵志|文化|軍事|體育|地方|娛樂|ENGLISH
首頁>>新聞 > 即時新聞 >>  正文

贛州:紅色資源“活”起來 老區發展“火”起來

發稿時間:2024-12-30 15:07:00 來源: 中國青年網

  中國青年網贛州12月30日電(記者 鄧洪海)唯實求真,總結提煉,一改從前“家底厚、成果少”的尷尬局面,紅色文化飛入尋常百姓家;從紅色文化的聽講者到講演者,從宣傳紅色文化的局外人變事中人;想方設法做好“紅色+”文章,紅色資源在贛州正“活”起來,帶動經濟發展“火”起來……近年來,江西贛州加快建設紅色基因傳承先行區,創新傳播紅色文化,做好“紅色+”文章,為老區發展注入澎湃動力。

  家底厚 成果豐 紅色文化融入百姓日常生活

  尋烏弘揚尋烏調查“唯實求真”精神,提升紅色教育培訓實效;大余總結提煉“堅定信念、對黨忠誠、艱苦奮斗、英勇斗爭、依靠群眾、不負人民”的南方三年游擊戰爭的革命精神內涵;一批有關贛州紅色基因傳承研究成果相繼在核心期刊發布……

  這幾年,贛州紅色文化資源研究成果迭出,一改從前“家底厚、成果少”的尷尬局面。“究其原因,是研究機構團體雖較多,但力量分散,使紅色文化資源研究一度陷入多而散、小而弱的困局。”贛州市紅色資源保護發展中心相關負責人說。

  對此,今年6月,全國紅色基因傳承研究中心贛州分中心掛牌成立,凝聚起系統研究紅色文化的強大合力。成立以來,中心有序推進紅色基因傳承研究,以“從瑞金開始追根溯源”研究工程為抓手,挖掘闡釋中華蘇維埃共和國的歷史和背后蘊藏的革命精神。

  “搭建研究平臺的同時,我們加強紅色資源調研普查、加大成果征集力度,建設紅色資源數據庫,為研究闡釋提供資料支撐。”贛州市紅色資源保護發展中心相關負責人說,不僅要多出成果,還要宣傳教育,讓紅色文化有更多“青春模樣”。

  有了豐富的紅色文化研究成果,怎么樣讓這些成果飛入尋常百姓家,讓群眾接受紅色文化的洗禮?贛州市給出的答案是,打造文藝精品。

  為了一部劇,奔赴一座城,2023年,于都又有了新名片——大型紅色文旅史詩舞臺劇《長征第一渡》。

  舞臺上,滄桑之聲響起,一位老嫗手提馬燈蹣跚而來。她仰頭端詳著一組高大浮雕,燈光映照下,紅軍戰士堅毅的臉龐漸漸浮現……序幕拉開,一段長征歲月生動再現,夜渡于都河、血戰湘江、遵義會議等故事接連上演,長征精神愈發閃亮。

  “看得我熱淚盈眶”“舞臺效果震撼,顛覆了我對紅色劇目的認知”……首演以來,《長征第一渡》幾乎場場爆滿,觀眾無不深受感動。著名藝術家張繼鋼觀看后評價該劇是一部生動的愛國主義教材。

  除了創作紅色文藝精品,贛州還豐富傳播形式,激活紅色文化新時代生命力。升級展陳方式,打造沉浸式影院、守望場景,吸引年輕人參觀學習;開設《蘇區史話》《檔案里的贛州——紅色記憶》等電視專欄,講好紅色故事;舉辦紅色贛州短視頻大賽,將作品點贊量、轉發量等傳播效果作為獎項評選重要考量……

  如今,一批批紅色文化資源研究成果鮮活地融入人們日常生活,進一步筑牢紅土兒女信仰之基,凝聚起奮勇前行的精神力量。

  從聽講者到講演者,從局外人變事中人

  “在極其艱苦的條件下,留守紅軍們在這里浴血堅持,完成了黨所給予他們的任務,用實際行動詮釋了對黨的忠誠……”日前,在大余南方紅軍三年游擊戰爭紀念館內,“紅領巾”講解員王晨安正聲情并茂地講解著紅色故事。

  在贛州革命舊址、紀念館,總能看到“小講解員”“小導游”的身影,他們神采奕奕、從容不迫,為各地游客和研學團隊進行志愿講解,成為一道獨特風景。

  大余縣打造一支由50余名中小學生組成的“紅領巾”紅色故事宣講隊,帶領群眾“打卡”紅色地標、探訪紅色舊址、接受紅色洗禮。在一場場“聲”入人心的講解中,這些孩子成為紅色基因的傳承者和紅色文化的弘揚者。

  一直以來,贛州把開展紅色研學作為青少年傳承紅色基因的重點途徑,并致力于將贛州打造成為全國中小學生研學旅行目的地。

  在瑞金,有一堂紅色主題社教課深受孩子們的喜愛。課上,講演的主角、主演都是清一色的中小學生(“紅孩子”講解員)。這便是“蘇區精神永放光芒”情景故事講演。

  “從小爺爺對我說,吃水不忘挖井人,曾經苦難才明白,沒有共產黨哪有新中國……”童聲嘹亮、紅歌飛揚,孩子們用滿懷純真的熱情和貼合角色的表現,演繹著“賀龍入黨”“伯堅就義”“紅井情深”“一生守望”“巾幗長征”“十七棵松”等10多個紅色故事,再現艱苦卓絕的蘇區歲月。

  一名扮演“陳發姑”的學生表示:“通過參演情景故事講演節目,我們從‘聽講者’變成了‘講演者’,從‘局外人’變成了‘事中人’,從中受到了更加刻骨銘心的思想淬煉和精神洗禮。”

  近年來,贛州市多措并舉推進“紅色基因代代傳”,目前已創建省級紅色基因傳承示范校26所、市級示范校100所,讓革命老區紅色印記更加鮮明,讓更具地方特色和時代特點的紅色文化薪火相傳。

  作為連接過去與未來的橋梁,紅色資源承載著厚重的歷史記憶,是各地開展思政教育的鮮活素材。保護紅色資源,是為了更好地傳承;傳承紅色基因,是為了更好地出發。

  如今,工作生活在這片紅土地的人民正自覺接過革命先輩手中的接力棒,延續忘我奉獻的精神,挑起時代賦予的重任,真心實意為人民謀幸福,奮力走好新時代長征路。

  讓紅色資源“活”起來 發展“火起來”

  “他是‘腰纏萬貫’的討米人,貧病交加的劉啟耀直到離世,也沒有動用一分組織的經費。”每到節假日,劉啟耀紀念館里總是人頭攢動,這里不僅是黨員干部的紅色精神加油站,也是全國各地游客追尋紅色足跡的熱門打卡地。

  劉啟耀紀念館位于興國縣龍口鎮睦埠村,這里是時任江西省蘇維埃政府主席劉啟耀的故鄉,其“對黨忠誠、為政清廉”的故事在當地口口相傳。“游客奔著紀念館的名氣來,有時候進山的車跟趕集一樣多。”看著旺起來的人氣,村民陳名華開起農家樂,“沒仔細算過利潤,但肯定比以前務工賺得多!”

  依托紅色資源,睦埠村做起紅色旅游,還挖掘村里古色、綠色等資源,豐富鄉村業態。沒多久,村里古建筑開始修繕,特色民宿、親子營地相繼建成,蔬菜、花卉苗木規模持續擴增……村民不出村就可以從務工、農家樂經營中獲得收益。

  在贛州,越來越多像睦埠村一樣的地方,想方設法做好“紅色+”文章,積極探索“紅色+黨史學習教育”“紅色+文旅”“紅色+基層治理”等活化利用路徑,推動紅色文化創新性發展和紅色資源創造性轉化。

  近日,走進龍南市龍南鎮紅巖村煙園圍新時代文明實踐站,紅色氣息撲面而來,其間,參觀人員聽紅色歷史、看紅色電影、上紅色課程、寫紅軍標語,重溫革命斗爭時期的烽火歲月。

  “煙園圍被當地人稱為紅軍圍,圍內保留著30條紅軍戰士當年寫下的標語……”這兩年,當地對圍屋進行修繕,高標準建成文明實踐廣場、紅色書屋、紅軍課堂等功能室,以及新時代文明實踐長廊,讓參觀者邊游邊學,打造“不設圍墻的新時代文明實踐站”。

  投入使用以來,該新時代文明實踐站組建多支宣講隊,向群眾講活講好紅色故事,常態化開展志愿服務活動,把文明實踐“融”進紅色陣地。還引進紅色業態,推出“紅色+研學”文明實踐沉浸式體驗活動,打造集紅色教育培訓和服務群眾于一體的多功能紅色綜合體。

  紅色資源“活”起來,助力經濟發展“火起來”。數據統計,2024年上半年,贛州紅色旅游接待游客2271.05萬人次,實現旅游收入225.08億元。冬日暖陽下,行走在贛南大地,處處都有紅色印記,人人都會講紅色故事,一幅幅用“紅色之筆”繪就的畫卷在眼前鋪展開來。

責任編輯:白珂嘉
 
熱門排行
熱 圖
百家乐注册赠金| 德州扑克 让牌| 百家乐官网麻关于博彩投注| 百家乐的视频百家乐| 博彩评级网| 十六浦百家乐官网的玩法技巧和规则| 老虎机游戏在线玩| 百家乐官网双龙出海注码法| 百家乐破解分| 百家乐官网网上投注系统| 闲和庄百家乐娱乐| 真人百家乐官网信誉| 博E百百家乐娱乐城| 总统国际娱乐城| 乐百家乐彩现金开户| 崇仁县| 百家乐秘诀| 平博百家乐官网游戏| 赌百家乐可以赢钱| 百家乐官网视频游戏平台| 百家乐玩牌| 阿坝县| 百家乐园选百利宫| 哪个百家乐官网投注好| 大发888娱乐场下载com| 凱旋门百家乐官网的玩法技巧和规则| 利澳娱乐城注册| 凯旋门百家乐娱乐城| 喜达百家乐官网现金网| 百利宫百家乐的玩法技巧和规则 | 七乐百家乐现金网| 措美县| 百家乐任你博娱乐| 百家乐官网视频造假| bet365娱乐平台| 澳门百家乐真人斗地主| 澳门百家乐官网看路博客| 大发888 58| 至尊百家乐节目单| 帝王百家乐官网新足球平台| 大发888资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