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双版纳善谢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首頁|新聞|圖片|評論|財經|共青團|大思政|青年電視|青年之聲|法治|教育|中青校園|勵志|文化|軍事|體育|地方|娛樂|ENGLISH
首頁>>新聞 > 即時新聞 >>  正文

“玩抽象”的風,為何吹進年輕人的心里

發稿時間:2024-12-28 06:24:00 來源:中國青年報 中國青年網

視覺中國供圖

  “抽象”被列入2024年年度關鍵詞,這個包羅萬象的概念背后是什么?

  ——————————

  生日蛋糕打翻在地,那就蹲在地上過個“接地氣”的生日;在公園里朋友遲遲未到,無聊的我開始打八段錦;在哪里摔倒就在哪里躺下,主打一個“松弛感”……

  “歇斯底里是崩潰,底里歇斯(delicious,美味的)是美味。”“生活如果給我一拳,那會一拳打在棉花上。”“輕舟已過萬重山,烏蒙山連著山外山。”

  當你對以上不明所以的行為和話語感到疑惑時,有的年輕人會告訴你:我們只是在“玩抽象”而已。

  某社交平臺在2024年有超過1000萬條關于“抽象”的筆記,閱讀量是去年的7.2倍;平臺社區內“玩抽象”的評論數量超1.6億條,是2023年的102倍。

  不少年終盤點將“抽象”列入年度關鍵詞,這個似乎包羅萬象的概念背后是什么?

  “抽象”是跳出常規的創造力

  要問年輕人為什么喜歡“抽象”,第一個答案必然是“好笑”。無論是配合“抽象”文案的表情包,還是“迷惑行為大賞”視頻,往往出人意料又讓人忍俊不禁。

  看起來不合常理、莫名其妙的“玩抽象”,與“無厘頭幽默”有異曲同工之妙。00后大學生曹西說起“抽象”,會想起小時候喜歡看的周星馳電影。

  中國人民大學新聞學院教授劉海龍曾以傳播學和幽默研究常用的預期違背理論,來解釋這種現象:人們對某個情境、事件或行為有一定的預期,這種預期基于以往的經驗、常識或邏輯。當實際發生的情況與預期不一致時,便會引發人們的關注。如果人們找到違背預期的合理解釋,或者意識到這種違背是有意為之的幽默,則會產生愉悅感。

  在“玩抽象”的過程中,年輕人展現出敢于跳出常規的創造力。有的網友逛三星堆博物館,拍下文物照片配上文字做成表情包,還有的網友在家中“發現”三星堆——多個塑料凳疊加起來神似“三星堆青銅面具”。網友在共同參與“造梗”的同時,也在不斷二次創作中,延伸出更豐富的內容。

  在歷史專業大學生蔡昊良看來,“玩抽象”就是一種創作和表達,“在網上看到有趣的東西,就想結合自己的生活和理解,把它變得更多樣、更有趣”。這個再創作的過程讓他覺得,“玩抽象”和藝術有著一些相似性——都是源于生活,體現了創作者對生活的理解,又與生活有些距離。“‘抽象’和嚴肅、嚴謹的表達恰恰相反,卻又真實地帶來精神上的愉悅,還能讓你回味甚至反思生活中的一些現象。”

  “抽象”是一種灑脫的生活態度

  在設計行業工作的李尤在“玩抽象”中找到了一種和生活“全新的對話范式”。她覺得自己就是一個很“抽象”的人,經常會做一些旁人不太能理解的事情。比如,在公園一邊打八段錦一邊等朋友,或是裝扮成歌手本人去看這個歌手的演唱會。

  當“抽象”成為一種風潮后,她開始思考,自己“玩抽象”不只是個性使然,還是以幽默風趣的方式來表達自己對世界的看法。“最開始抽象只是我化解尷尬的巧妙方式,后來抽象已經成了我的生活態度。”

  李尤在打八段錦時,有路人投來疑惑的目光,但這絲毫不影響她的心情。“也不是為了顯得和別人不一樣,就是想到什么干什么,目的只是讓自己開心。”李尤說,“玩抽象”也是坦誠面對和表達自己的方式。

  小貓在家把貓砂撒了一地,不是小貓調皮不懂事,而是貓師傅在家開了礦場;在景德鎮摔了一跤,摔出的不是淤青,而是陶瓷粉釉。用“抽象”化解生活中的不如意,“和生活開玩笑”的態度,是年輕人解構生活、釋放壓力的方式。

  資深心理咨詢師劉婷分析,年輕人用“玩抽象”的方式應對現代社會的焦慮、壓力和挑戰,在心理上是一種積極的轉化。“人與世界相處時都需要穿一層心理外衣,調整自己應對環境的方式,而幽默是一種很高級的自我表達和自我抒發的方式。”

  生活中遭遇挫折的時候,曹西會想象自己是喜劇中的某個角色,默默對自己說,原來喜劇的內核就是悲劇。“難過的時候‘抽象’一下,還能笑一笑。”李尤喜歡將自己的照片做成表情包和朋友日常交流用,就算崩潰大哭也會把當時的狀態拍下來做成表情包。“自己的表情包太能表達情緒了,這樣和朋友聊天就會有‘身臨其境’的感覺。”

  不過,“玩抽象”也需要在合理的尺度內。“抽象”可以是一種自嘲,但如果是身邊朋友遇到病痛的情況,李尤都會克制自己。“不要拿他人的苦難開玩笑,除非對方已經能接受這個苦難了。”這是李尤認為“玩抽象”的底線。

  曹西也反感網絡上一些不分場合的“玩抽象”行為,“一些正經討論和求助的帖子下面的評論區都在‘玩抽象’,其實不利于正常溝通”。

  在“玩抽象”中同頻共振、求同存異

  年輕人喜歡“玩抽象”,也是通過這種方式與朋友“同頻共振”。蔡昊良每次在社交媒體發“抽象”文案,都期待朋友們的反饋和互動。有時候朋友們會在評論區一起“玩抽象”,把評論區刷成一長條,這讓他感到非常滿足。“獨樂樂不如眾樂樂,有人一起陪我‘玩抽象’,太好了。”蔡昊良說,“而且通過‘玩抽象’的方式去分享自己的生活,也可以增進對彼此的了解。”

  對李尤來說,“玩抽象”也是一種確認自己是否能接受某個人成為朋友的方式。“有些人的邊界感很強,無法接受別人‘玩抽象’,而那些既能理解‘抽象’又喜歡‘玩抽象’的人,才是能夠與我形成深度連接的人。”李尤以自己在音樂節的經歷為例,“我辨識跟我同頻的人,就是看這個人跳的舞抽不抽象、夠不夠嗨。有的人會自動加入跟我一起跳,等一首曲子結束我們就能聊起來了。”

  李尤的性格一直很外向,在高中時期就有些搞怪,“那時候的形容詞是這個人有點‘二’,后來‘抽象’這個詞火起來后大家就開始換成這個詞”。“我們現在這一代人可能不太在意外界的看法,所以隨心所欲起來做事情就會看起來很‘抽象’吧。”李尤說。

  李尤對自己的“抽象”有所思考,來自河北的大學生何朝聞則是“抽象”而不自知。她會在漫展與剛認識半小時的網友一起待一下午發自制周邊,還會因為覺得對方的首飾很好看,就將剛買的巧克力分給素不相識的路人。這些不太被他人理解的“抽象”行為,對她來說是再自然不過的日常。

  “如果有人評價我很‘抽象’,我不覺得這是個貶義詞。我會理解為,他們意識到我正在以自己的方式感到快樂。”何朝聞覺得,“抽象”是個筐,所有看起來奇怪的、不循規蹈矩的,但不會讓人覺得冒犯的東西,都可以放進去。

  而那些在過去可能被認為是“怪人”的人,如今有了“抽象”的保護色。“‘抽象’背后的我們,有自由的表達方式,有獨立堅定的價值觀和邏輯體系,是一個個性格各異又充滿生命力的靈魂。”李尤說。

  “抽象”包容的,終究是一個各美其美、美美與共的世界。

  (應受訪者要求,曹西、李尤為化名)

原標題:“玩抽象”的風,為何吹進年輕人的心里
責任編輯:楊逸凡
 
熱門排行
熱 圖
全讯网开奖现场| 信誉棋牌评测网| 百家乐官网破解仪| 尊爵| 百家乐庄闲和赢率| 免费百家乐官网缩水软件| 大发888交流心得| 澳门美高梅赌场| 百家乐翻天qvod粤语| 百家乐官网庄闲赢负表| 阳江市| 大发888分析| 波浪百家乐游戏中| 百家乐官网加牌规| 百家乐官网揽子打法| 冠通棋牌大厅下载| 中骏百家乐的玩法技巧和规则| 百家乐的保单打法| 金三角百家乐官网的玩法技巧和规则| 单张百家乐官网论坛| 大发娱乐城| 威尼斯人娱乐备用622| 百家乐百胜注码法| 网上百家乐作弊下载| 名人百家乐官网的玩法技巧和规则 | 百家乐街机| 真人百家乐破解软件下载| 专业百家乐分析| 怎么看百家乐官网路单| 揭秘百家乐官网百分之50| 百家乐官网真人游戏网上投注 | 大发888官方6| 美国太阳城养老社区| 全讯网首页| 大发888娱乐城dknmwd| 百家乐小游戏单机版| 千亿娱百家乐的玩法技巧和规则| 真人百家乐娱乐场| 波音网百家乐合作| 百家乐官网自动算牌软件| 百家乐官网真人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