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們一起“東張西望”。
上周,中國國務院通過了一份新的文件,與到中國旅游或生活的外國人“怎么花錢”有關。
在中國,手機掃碼支付十分常見,很多人習慣了無現金支付,通過微信、支付寶或者其他工具消費。但隨處可見的二維碼,卻成了很多外國朋友面前的絆腳石。在一些小店或地攤,他們想使用現金或信用卡,卻不太方便。
中國政府此次提出,聚焦老年人、外籍來華人員等群體支付不便問題,優化支付服務,打通服務堵點。
出臺一項措施前,中國政府會聽取各方意見。在提高外國朋友支付便利性這件事情上,一位重要的建言者是全國政協委員、上海公共外交協會會長周漢民。周漢民此前一份廣為人知的工作,是參與了2010年上海世博會的申辦。
過去一年,周漢民在調研中發現,支付是小事,卻讓一些外國朋友很苦惱。他多次參與了全國政協面向外資企業的調研,并注意到,許多人都談到支付不便的問題。讓他印象深刻的是,一家外資企業老總告訴他,自己到中國做市場調研,沒有微信和支付寶,簡直寸步難行。還有人反映,因為支付問題,他們也很難叫外賣或者打網約車。
“你別小看這件事。”周漢民說,他擔心,這會傷害他們對中國營商環境的信心。
2023年年底,中國人民銀行開始聯合多部門,推進支付便利化。對國務院上周的新舉措,在不同場合提建議的周漢民委員說:“我十分欣慰。”
值得注意的是,就在出臺這份文件的國務院常務會議上,釋放了鞏固外資在華發展信心的最新信號。中國政府研究了吸引和利用外資的政策舉措,強調要營造一流的營商環境,并強調,外商投資是推動中國經濟與世界經濟共同繁榮發展的重要力量。
中國青年報社 出品
文字:胡春艷 張致遠 實習生 朱澹清
剪輯:傅瑞 卞心怡
視覺包裝:張巖 李晗
本次播報由中國青年報社“青年語料庫”提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