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平:不妨對害怕生育的年輕人多點理解
發稿時間:2023-03-13 14:57:00 作者:郭可欣 來源:中國青年報客戶端
今年的全國“兩會”,生育相關的話題依然是廣受矚目的焦點!皟蓵逼陂g,不少代表委員為“促生育”建言獻策,提出了降低育兒成本、發放教育專項補貼、產假以家庭為單位男女共享等不同方面的建議。
近年來,人口問題逐漸成為全社會廣泛關注的“大問題”。從國家角度而言,它關系著中華民族的發展和續存,關系著社會的和諧和家庭的幸福,因此國家為鼓勵適齡青年生育,多次優化調整生育政策,各地也紛紛探索建立相適宜的配套服務和政策。
但對于部分青年而言,這些鼓勵政策還遠遠不夠。工作壓力、生育成本、對自我更多的關注和追求等,都是影響生育的重要因素。對于女性而言,或許還要加上生育所帶來的身體變化,以及顯性或隱形的職場歧視等。當這些問題被切實地擺在年輕人面前時,他們常常會對生育“望而卻步”“避而遠之”。
再加上,互聯網和社交平臺會將焦慮的聲音放大,與生育掛鉤的負面情緒被過度渲染,對于缺乏育兒經驗、或許還和上一輩有諸多分歧的年輕人而言,他們難以深刻地共情育兒過程中的幸福與快樂,卻會對壓力和焦慮感同身受。
而新的生育政策在落地和實施的過程中難免會面臨一些問題,在解決問題的同時也會導致新的問題。因此,盡管社會目前已經在積極探索和構建生育友好環境,但一些年輕人依然存在憂慮。
想要提高年輕人的生育意愿,就要解決他們所面臨的問題,同時也要消除他們對生育的焦慮和畏懼,換言之,是增強他們對于生育的信心。在公共政策和公共服務層面,不斷推動落實好的政策和建議,在國家、用人單位、家庭和個人中找到平衡點,減輕生育、養育和教育的負擔,構建生育友好的社會環境。在觀念層面,正視所有可能出現的問題,讓青年能夠真切感受到國家鼓勵生育的決心和努力,引導青年建立起“生育環境正在逐漸改善,所有問題最終都能得到解決”的信心。同時,對于作為生育主體的女性,要尊重和正視她們的權利和訴求,消除性別歧視,實現性別平等。
我們絕不提倡鼓吹生育焦慮和恐懼,但對于大多數人而言,生育本身就是一件足以改變人生的大事。生兒育女意味著漫長而辛苦的付出,對于年輕人的焦慮、害怕,不妨多點寬容和理解。在出臺措施支持適齡青年積極生育的同時,引導年輕人建立安全感和獲得感,讓他們更有底氣地去面對生育、經營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