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青年網北京8月22日電(記者 宋莉)從天藍草綠、白云朵朵、牛羊成群、馬匹馳騁,到林多樹密、野花遍地、車顛人暈、信號斷續,再到樹木夾道、道路漸窄、路況更顛、信號全無……近日,記者跟隨“追夢火焰藍·守護萬家燈火”網絡主題采訪團從內蒙古大興安嶺森林消防支隊驅車近10個小時,來到內蒙古森林消防總隊大興安嶺支隊的奇乾中隊。
駐守在大興安嶺原始林區腹地的奇乾中隊,被人們稱為“林海孤島”。資料圖
這支森林消防中隊,是我國綜合性消防救援隊伍中唯一一支駐守原始林區腹地的中隊,距離國境線直線距離僅2.5公里。這里曾經不通水電、不通郵、手機沒有信號,每年大雪封山半年,被稱為林海孤島。
“誰不懂青春壯美,誰不知年華寶貴”,是什么讓24代“奇乾勇士”,甘愿在最美年華深扎在祖國北疆原始森林腹地,默默守護著大興安嶺95萬公頃未開發的原始森林?駐守在這里的森林消防救援人員,又是在怎樣的環境中生活、工作和訓練?
第一次來到“與世隔絕”的原始林區
“起初這里一下雪就停電,與外界失去聯系。”對于四川孩子文喆來說,2016年,第一次來到這個從9月就開始漫天飛雪的地方,滿足了南方孩子對雪的向往,但雪也會帶來煩惱。“有一年冬天過年,連續下了好幾天的雪,沒有電,水泵也壞了,大家就拿著油鋸去營區后面的河里,切開表面冰層,每天提幾十桶的水,洗漱、做飯,洗漱的時候那個水拔涼……”后來,文喆就盼著少下雪多出太陽。“剛來的時候,我還很擔心自己會被野生動物給吃了呢。”文喆說。
和文喆一樣,97年小伙湯慶豐,第一次來奇乾中隊時“看樹看睡著了,醒來還是樹”。雖然對奇乾中隊的艱苦有所耳聞,但當自己被分到這里時,“我還在想自己能不能吃下這份苦。”
奇乾中隊湯慶豐正在整理山岳救援所需軟體擔架。湯慶豐供圖
2021年底,大興安嶺原始林區腹地的原始村落奇乾鄉,因道路被30多厘米厚的冰“封住”,生活極其不便。湯慶豐和隊友們20個人清理了8個小時,將冰凍路面基本清理暢通。“當你能夠領會到在這里堅守的意義,就感覺擁有無盡的動力。”他說。
奇乾中隊戰斗三班的班長夏宇1998年生人。他已經是奇乾中隊7年的老兵。第一次來奇乾中隊時,這位四川小伙非常驚訝,“世上怎么會有這樣一個與世隔絕沒有人煙的地方!”7年過去,夏宇說,這里從沒電沒網、大家無法與外界接觸,到現在營區里各種設施、生活條件越來越好——夏宇現在有個心愿,“父母能來奇乾看一看就好了”。
好像剛來奇乾中隊的人,都會有些不適應,畢竟這里是原始林區腹地,環境可想而知。“現在感覺,離不開這兒,也不想離開。”奇乾中隊戰斗五班副班長其力格爾說。
第一次印象深刻的“森林打火”任務
“打火”,這是在奇乾中隊消防救援人員口中最常聽到的一個詞。
奇乾中隊戰斗三班班長夏宇。夏宇供圖
對“執行過大大小小許多次打火任務”的夏宇而言,印象最深、最難也是最暖的一次滅火任務,是2017年4月30日的伊木河大火。大火被撲滅后,夏宇和隊友們看守火場。因天氣寒冷和連續大雨,直升機無法過來補送給養,所剩無幾的給養大家只能省著吃,“一兩塊餅我們一個班七八個人分,一小袋面粉做的疙瘩湯一個中隊喝,我們讓中隊長和指導員先喝,中隊長和指導員卻讓我們先盛,最后他們自己就喝大家剩下的湯;晚上只能在未干的雪地上搭帳篷擠著取暖……”最后,夏宇他們在中隊長和指導員的帶領下徒步走出火場。就是這樣的環境和情況,夏宇卻說:“條件很苦,但心是暖的!”
奇乾中隊戰斗五班副班長其力格爾正在幫助奇乾鄉行動不便的老人裝水。其力格爾供圖
96年的其力格爾,曾經是一名大學生,懷著一顆參軍報國的心,他加入了森林消防這支隊伍。回想起在奇乾中隊第一執行撲滅火任務,“那時候剛來中隊不久,就參加了一次撲滅火任務。第一次上山打火很有新鮮感,背囊里裝滿了給養,打火的時候感覺很沉,但不管多累,都咬著牙緊跟整個隊伍的步伐,印象非常深刻。”
在一次山岳救援實戰演練中,分隊長郭立剛(右)和隊友們完成救援訓練列隊集合。直播截圖
30歲的郭立剛,在奇乾中隊算是大家的“大哥”,今年是他加入森林消防隊伍的第十年,參加過30多起森林撲滅火任務,回想起每一場“打火”任務,郭立剛都能專業地講述森林火災中的植被情況。2019年6月19日,金河秀山林場發生重大森林火災,郭立剛印象最深,“在機動的過程中,因為山很陡,而且全都是油脂含量很高的馬尾松,遇火就會發生爆燃,很難找行進的路線。那一場火打得特別辛苦!”在這么多年的森林消防救援任務中,郭立剛獲得過個人三等功1次,“優秀共產黨員”稱號以及6次嘉獎。
奇乾中隊文喆正在使用無人機勘察山岳救援現場環境。中國青年網記者 宋莉 攝
“來中隊七年,基本上每次打火我都去了。”文喆在森林撲滅火任務中主要負責保障通信聯通,與前方指揮中心通聯匯報火場情況。他印象最深的也是金河秀山那場大火,“那場火打了兩天一夜,我基本上都沒合眼,一直沿著火線撲打……”直到與其他支隊匯合,文喆和隊友們才吃上一口熱乎飯,休息了一下。
在一次山岳救援實戰演練中,牛群擋住了救援車輛前行的路,奇乾中隊齊興達下車“趕牛”。中國青年網記者 宋莉 攝
00后齊興達剛來奇乾中隊2年多,作為奇乾中隊的報道員,在每一次“打火”任務中,他都敏銳地記錄著隊友們同“火魔”搏斗的身影。到現在他仍記得第一次感受到火場殘酷的情形,“2020年7.13阿凌河火場,殘酷的現場環境和戰友們不屈的背影,我至今難以忘懷。”
據大興安嶺森林消防支隊黨委書記鄭威介紹,作為祖國北疆生態屏障的第一道防線,從上個世紀60年代組建至今,內蒙古大興安嶺森林消防支隊奇乾中隊一代代消防隊員們在荒無人煙的林海孤島默默堅守了59年,先后成功撲救森林火災400余起,榮立過集體一等功1次、二等功5次、三等功5次,1人榮立1等功,4人榮立二等功,125人榮立三等功。先后被授予“北疆森林衛士”“北疆楷模”“最美應急管理工作者”“全國119消防先進集體”“內蒙古青年五四獎章集體”“全國先進基層黨組織”“全國青年五四獎章(集體)”等榮譽稱號。
從“橄欖綠”到“火焰藍”,他們用59載青春,守護家國山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