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M“停用新疆棉花”聲明引發的中國網友不滿持續發酵,反華勢力所謂“強迫勞動”“少數民族歧視”等謊言和謠言也正被攻破。
2021年1月,新疆紡織行業協會面向社會發布《新疆棉紡織行業社會責任報告》(以下簡稱《報告》)。
我們從中整理出新疆棉業和從業人員的十個情況,進一步戳穿謊言,揭示真相。
【情況一】自主和公開招聘是招聘主要途徑
《報告》顯示,企業自主和公開招聘是新疆棉紡企業招聘員工的主要途徑,調研中93.2%的員工表示通過現場招聘會、親友推薦等方式自愿選擇進入棉紡織企業務工。
【情況二】企業用工與性別和民族屬性不相關
在新疆不同地區、不同企業中少數民族員工比例(16.5%—95.2%不等,平均為62.5%)、男女員工比例(女員工占比40.0%—80.0%不等,平均為57.5%)均存在較大差異。這表明,新疆棉紡織企業用工與性別和民族屬性不存在相關性。
【情況三】員工平均月工資超3000元
根據新疆統計局數據,2019年,新疆最低月工資標準分為1460—1820元不等的四個檔次,而根據調研結果,棉紡織企業員工平均月工資水平為3463.2元。
【情況四】職業健康檢查覆蓋廣
新疆開展強化職業健康檢查和職業病診斷鑒定工作。目前,全區共有職業病診斷機構13家、職業病鑒定檢查機構118家。
【情況五】員工身心健康受關注
為緩解棉紡織企業相對枯燥的勞動,新疆多數棉紡織企業設置了“工廠課堂”和員工業余活動中心,定期組織員工參加員工運動會、操作比賽、文藝晚會等文體活動。
【情況六】有宿舍還有班車接送
住宿上,《報告》調研的26家企業中有24家企業采用興建員工配套公寓、自建宿舍等方式,解決員工居住問題。出行上,有的企業提供班車,或專線便于員工上下班。用餐上,調研企業全部都設有清真餐廳,部分企業還設立了特色餐廳,滿足各民族員工就餐習慣。
【情況七】注重職業技能培訓,解決育兒難題
企業注重強化員工技能。近年來,新疆共有409名紡織服裝技術能手和3300名技能新兵獲得表彰獎勵。此外,越來越多的新疆棉紡織企業設立幼兒托管機構,解決員工照料嬰幼兒的難題。
【 情況八】多家企業被認定為高新技術企業
截至2019年末,新疆共有5家紡織企業被認定為高新技術企業,其中4家企業的主營業務都是棉紡織,且正因其技術優勢成長為新疆棉紡織行業的領頭企業。
【情況九】新疆已成全球紡織供應鏈中不可或缺的一環
新疆已經成為歐洲、美國、日本等的各大服裝品牌和零售商的采購首選地,30多家品牌和采購商陸續和疆內企業建立了長期穩定、相互信任的合作關系。
【情況十】 BCI曾與新疆棉農達成合作關系,并給予認可
《報告》調查顯示,自2012年起,瑞士良好棉花倡議(BCI)就和新疆的棉農建立了合作伙伴關系,相當數量的棉農種植戶獲得BCI的認證,并在體面勞動和其他五個方面達到BCI的認可標準。這種合作一直持續到2020年1月。兩個月后,BCI卻突然取消了相關認證。
這十個方面的情況,讓我們看到了新疆棉花種植和棉紡織業發展的勃勃生機,看到了行業背后默默奮斗的人們的幸福和希望,更看到了他們努力工作擺脫貧困,享受種種福利待遇,依靠自己的雙手創造美好生活……
所謂中國新疆地區存在“強迫勞動”,完全是子虛烏有。反華勢力的險惡用心,在一個個鮮活的事實和一組組真實的數據中,無處遁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