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年前,歷史選擇了深圳。“蛇口模式”如燎原之星火,探照出與眾不同的發展道路,百廢待興的土地,憑著“敢闖敢試、敢為天下先”的魄力,催生出日新月異的城市新貌。深圳,創造了中國乃至世界城市發展史上的奇跡。
作為特區飛躍發展的親歷者與助推者,國家開發銀行深圳市分行根植這片熱土,始終牢記黨中央創辦經濟特區的戰略意圖,堅守著開發性金融“增強國力、改善民生”的崇高使命,歷代深圳分行人前赴后繼、開拓進取、迎難而上、艱苦創業,發揮開發性金融引領作用,累計發放1.6萬億元貸款,融智融制融資支持各類市場主體創新發展,實現與特區共同成長。深圳分行逐漸摸索出分行特色發展之路,為深圳孕育一批具備國際競爭力的企業貢獻了開行力量。
40年后,歷史再次選擇了深圳。面對粵港澳大灣區和先行示范區建設的雙重機遇,這座城市站在了續寫恢弘篇章的新起點。回望過去,才能更好啟程。在深圳經濟特區40歲生日之際,國家開發銀行深圳市分行與深圳特區報聯合舉辦專題征文比賽,回顧與這座城市共同成長的歲月。希望每一位深圳分行人繼承前輩砥礪奮斗的精神,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在新時代為開發性金融高質量服務“雙區”建設,奮勇拼搏,共創輝煌!
深圳,客家語義中的“田邊的深水溝”,在1979年那個特殊年份,被賦予了改革開放“試驗田”的歷史重任。她猶如一聲春雷,響徹天際,喚醒沉睡的大地,在這片土地上不斷地彰顯著她的速度,創造著她的高度,體現著她的寬度。
一、深圳速度
1984年,“三天一層”國貿大廈的神話,傳遍神州大地。“深圳速度”成為深圳奇跡的代名詞。而創造這個奇跡的就是“吃飯快、走路快、做事快”的深圳人。“時間就是金錢,效率就是生命”,這十二個大字第一次樹立起來時,沒有人會預想到它們會成為每個深圳人的精神圖騰。深圳,這個年輕的城市,正是秉承這十二字信念,完成了經濟增長的奇跡,從一個邊陲農業縣,成長為年GDP超26000億的現代化國際都市。四十年過去了,滄海桑田,時代變換,邁入新世紀的深圳和2000萬深圳市民,仍然將這十二個字樹立心頭,彰顯著深圳速度,邁步前進。
二、深圳高度
1985年國貿大廈建成,樓高160米,為當時內地第一高樓;1996年深圳地王大廈建成,樓高383.5米,成為當時的亞洲第一高樓;2011年,441.8米高的京基100大廈落成;2015年,近600米高的平安國際金融中心封頂。幾十年來,一幢幢摩天大樓拔地而起,深圳的天際線不斷刷新。但更能代表著深圳高度的應該是深圳不斷“開拓創新,敢為天下先”的進取精神。在這片創新的土地上,涌現出一批批的創新企業和創新人才。華為、中興、中廣核,騰訊、大疆、比亞迪,還有更多的高新技術企業在深圳扎根發芽,茁壯成長。他們也成為了深圳新的天際線,創造了深圳新的高度。
三、深圳寬度
“來了就是深圳人”。一句平實的歡迎語,道盡了深圳這個城市的寬博與包容。這個95%人口都是外來的移民城市,真正體現了她海納百川的氣魄。在這里聚集了來自五湖四海的人,他們可能操著客家方言、吳儂軟語、東北大碴子、巴蜀川普,但在深圳以外,一定會說:“我是深圳人”。這是對深圳這個城市的認同。夜幕降臨,高聳林立的摩天大廈透著鋼鐵水泥的冷漠,一路之隔的城中村卻燈火通明充滿了人間煙火。一碗腸粉、一籠包子、一份手抓餅、一串羊肉串……深圳用她寬大的肚量接納融合著每一個來到這里的外鄉人,而他們最終都有可能成為深圳人。
四、我的開行深分
2013年,剛畢業的我滿懷著干事創業的激情和動力,來到深圳這片熱土,來到國家開發銀行深圳市分行。開行深分是國開行最早設立的分支機構之一,從1996年設立代表處,1999年成立分行,至今已有24年。開行深分的發展史,也是一部陪伴深圳的發展史:從2002年支持修建深圳第一條地鐵1號線,到2004年獨家提供100億美元授信支持中國電信企業“走出去”;從2005年簽署嶺澳二期核電包銷協議,到2011年全方位支持深圳市政府“十二五”建設;從2014年支持“一帶一路”招商局科倫坡南港項目,再到2017年促成12英寸集成電路生產線落地深圳。開行深分秉承服務國家戰略的宗旨,陪伴著深圳成長發展,貸款余額從不到20億元,一步步地突破500億元、1000億、3000億。開行深分將繼續高舉中國特色開發性金融的旗幟,秉承“深圳寬度”,以“深圳速度”追求“深圳高度”,助力深圳開拓出一條產業、科技、創新之路。
“四十年篳路藍縷,二十載光陰似箭”,浩浩蕩蕩的時代潮流推動著每一個深圳的建設者在新的起點揚帆遠航,去譜寫新的樂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