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一把手電筒到家電齊全 青海瑪多游牧民過上定居新生活
發稿時間:2020-08-20 12:38:00 來源: 中國青年報客戶端
中國青年報客戶端訊(中青報·中青網記者王豪 見習記者石佳)家住青海瑪多縣瑪查理鎮噶丹村的康吉將洗衣機搬到院子里,插上電,不一會兒,就洗完了幾件衣服。她覺得特別省力氣。
康吉今年48歲,她原本是扎陵湖鄉尕澤村人,2019年前還和家人過著逐水草而牧的游牧生活,家里僅有的“電器”是一把手電筒。
近年來,瑪多縣集中各方力量開展易地扶貧搬遷,從根本上改善困難群眾的生存生活條件。
得益于此,康吉一家也住進了新房子。這里水、電、路、網等基礎設施一樣不差,村級綜合文化服務中心、休閑活動廣場樣樣俱全……很快,康吉就受鄰居的影響,買回了電視機、電冰箱、洗衣機、電熱灶。
一開始,面對這些電器,康吉不太會操作,用幾次她就得心應手了。她說現在的生活比原來方便多了,也不怎么費電。
瑪多縣實行階梯電價,去年3月份,康吉交了300元的電費,到現在還沒有用完。她和家人計劃,下半年要響應政府號召,將家里的煤爐改裝成電地暖,減少污染。
康吉一家的變化也從側面反映出瑪多縣的電力發展歷程。據青海果洛供電公司紀委書記張網介紹,瑪多縣無電的歷史直至2001年黃河源水電站投運才結束。即使有了水電站,前些年里,由于變電站少、線路長、天氣惡劣等原因,瑪多縣境內停電也是家常便飯,使用電器的牧民更是少之又少。2016年,果洛與青海主網聯網工程全線竣工投運,才徹底化解了青海南部藏區的用電問題,使牧民家庭用電得到了充足的保證。
“如今,瑪多縣的供電可靠率、電壓合格率、戶均容積率都超過了全國平均水平。”張網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