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青年報客戶端訊(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林潔 張均斌 見習記者張玘云)“孩子有社工幫忙看著,我也能安心工作了。”6月11日,在廣東省清遠市連江口鎮連樟村,25歲的廖雪蓮是3個孩子的母親,老三剛滿6個月,她就出來打工了。
連樟村地處偏遠山區,村里山多地少,靠人均不足半畝的水田難以維持生活,集體經濟匱乏,曾長期處于貧困之中。主導產業為農業,存在產業類型單一、主導產業薄弱缺乏特色、耕作分散沒有技術支撐、缺乏其他輔助產業等問題。村民平時的收入主要依靠種植水稻、麻竹筍等,外出務工人員居多,有不少留守兒童。
為了加強農村兒童工作隊伍建設,“童心港灣”項目應運而生。這是共青團組織在村級層面常態化開展的關愛留守兒童項目。
目前,共青團中央在12個省44縣選擇留守兒童較集中的村落建設“童心港灣”項目點。連樟村就是其中一個。廣東省“雙百社工”陸嘉麗通過“競聘上崗”,當起了連樟村留守兒童的“童伴媽媽”。她組織家訪校訪、日常陪護、主題活動、志愿服務等,對農村留守兒童進行親情陪伴、情感關懷、自護教育,促進他們健康成長。
2018年10月23日,習近平總書記在連樟村考察鄉村振興和脫貧攻堅工作。如今,連樟村已經完全脫貧,各方面發展欣欣向榮,成為脫貧奔小康的“樣板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