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偉華(右二)奪得空軍五項(飛行)比賽冠軍。
中國青年報客戶端武漢10月19日電(中國青年報 中國青年網記者 鄭天然)第七屆世界軍人運動會開幕式后的第一個清晨,一架初教-6教練機在空軍武漢機場升空,為即將展開的空軍五項(飛行)比賽探測天氣。
空軍五項比賽分為飛行與運動比賽兩部分,飛行比賽指低空三角導航;運動比賽包括射擊、游泳、擊劍、籃球、障礙跑與定向越野6項,選取其中5項最佳成績作為評定標準,最終決出男子個人、團體,女子個人、團體,飛行比賽五個獎項。
空軍五項與戰(zhàn)斗力密切相關。“這個項目誕生于法國,他們最初設計比賽章程時就是考慮飛行員被迫跳傘以后所面臨的各種環(huán)境,怎樣讓飛行員生存下來。”領隊王海臣接受中國青年報 中國青年網記者采訪時說,“通過參加這些項目的訓練,參賽運動員的整體素質會有一個很大的提高。”
當氣象偵察飛機在天空中盤旋時,參加比賽的中國、巴西、丹麥等9個國家的9名運動員正在地面上的軍綠色帳篷里面對一張全新地形圖,緊張進行著導航計算與地圖作業(yè)。今天的飛行比賽中,他們需要以領航員的身份登上飛機,指揮前座飛行員在高度約600英尺的三角飛行航線上飛行40分鐘。裁判員在3個檢查點從不同的角度進行打分,評判導航的準確性和準時到達能力。
上午10點,隨著厄瓜多爾隊運動員所乘飛機順利升空,空軍五項(飛行)比賽正式打響。王海臣介紹,低空三角導航最大的難度在于空中情況的多變性。飛行員在空中需要隨時對風速與風向做出判斷,及時糾正飛行航向,以達到自己預測的檢查點,“空軍五項考驗的是飛行員從空中到陸地的整體作戰(zhàn)能力,而飛行能力是基礎。”
“八一空軍五項隊從組建起,最大的心愿就是讓中國飛行員穿著軍裝站上領獎臺。”領隊王海臣介紹,中國八一空軍五項隊組建于2015年,本次比賽是他們首次出現在軍運會的賽場上。
參賽飛機起飛。
參賽飛機以15分鐘為間隔依次升空,中國運動員廖偉華第四個登上飛機。40分鐘后飛機緩緩落地,走出機場,廖偉華坦言“有些緊張,但發(fā)揮還不錯”。最終他以3500分的優(yōu)異成績奪得飛行比賽冠軍。這是第七屆世界軍人運動會中國代表團奪得的第二枚金牌,也是五個軍事特色項目產生的首個單項冠軍。
“首次參賽保持了正常水平,這得益于平時的訓練積累。”廖偉華賽后接受采訪時說,當飛機飛入三角航線,需要保持注意力高度集中,以應對空中變幻不定的風向。“有幾次風力比較大,把飛機吹偏了,就要立刻調整,確保準時到達既定位置。”
在王海臣看來,賽場表現是一個國家軍事訓練水平與軍人綜合素質的體現。飛行員駕駛戰(zhàn)機能否準確抵達戰(zhàn)場,是影響戰(zhàn)爭勝負的重要因素之一,“領航員不一定是飛行員,但是飛行員必須懂領航。”
當中國隊奪冠的好消息通過廣播傳來時,首次參加軍運會的廖偉華難掩心中的激動,他身披五星紅旗,動情地高呼:“中國加油!”
頒獎儀式上,廖偉華身著空軍藍色飛行服,身姿挺拔地站在領獎臺中央,他們實現了多年來的夢想,在軍運會的賽場上向世界展示著中國軍人的風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