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青年報·中國青年網記者 王達
10月1日上午,在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閱兵儀式上,莊重的號角音樂徐徐響起,拉開了中國人民解放軍聯合軍樂團4小時連續演奏的序幕。
在閱兵現場,由1300名官兵組成的聯合軍樂團是一個令人矚目的方隊:它是整個閱兵過程中入場最早、退場最晚的一個方隊,全程在黨和國家領導人的檢閱之下現場演奏。
聯合軍樂團團長張海峰將這次演奏形象地稱為“在五線譜上踢正步”,要求隊員必須具備持續站立并演奏4個小時的體能。
“器樂演奏是一門音樂和藝術領域的競技運動。”他說, “軍樂隊員沒有強健的體魄,是完成不了閱兵任務的。”
據張海峰介紹,無論從視覺上還是聽覺上,聯合軍樂團都有許多創新之處,為此次閱兵帶來了全新感受。
從視覺上來看,執行演奏任務的3名總指揮首次著陸、海、空三軍禮服指揮樂隊,體現了陸海空聯合作戰的元素。此外,從各軍兵種遴選的223名女軍樂演奏員也成為一道靚麗的風景線。
據了解,這也是歷次閱兵中聯合軍樂團女演奏員人數最多的一次。
在演奏形式上,聯合軍樂團首次采用100名高音禮號、100名中音禮號、100名女兵軍鼓隊演奏號角音樂,新增的長號上專門掛有號旗,看上去十分顯眼。
從聽覺上來說,此次閱兵演奏任務共有28首樂曲,除保留16首經典閱兵用曲,其余12首樂曲都是為本次閱兵量身打造的全新作品。
在裝備方隊和空中梯隊通場時,聯合軍樂團改變過去演奏軍旅歌曲做法,而是根據不同裝備模塊有針對性地創作了《鋼鐵洪流進行曲》《沖上云霄》等7首軍樂交響化作品,展現改革強軍巨大成就,增強視聽效果。
“這是我們歷年來創作曲目最多的一次。”聯合軍樂團創作室主任郭思達表示,這次閱兵他們為新增的軍兵種單獨創作了進行曲,“讓大家一聽就知道是哪個軍種”。
“比如坦克裝甲部隊,我們在音樂形象上會模仿履帶行進的聲音;導彈部隊在音樂上著重表現導彈發射的震懾力;航空兵部隊在音樂形象上則是用高頻形成速度感。”郭思達舉例說,這相當于為軍兵種量身定制音樂形象。
此外,聯合軍樂團還在演奏中增加了號角音樂比例,在習主席發表重要講話、檢閱等環節專門創作《致敬號角》《分列式號角》等音樂,突出領袖出場的儀式感莊嚴感。
在群眾游行演奏階段,聯合軍樂團共演奏28首樂曲。“閱兵演奏體現的是人民軍隊鏗鏘有力、排山倒海的氣勢,群眾游行演奏則重在烘托歡慶的氣氛。”郭思達說,“我們用同樣一支樂隊,詮釋不同的藝術魅力。”
據了解,聯合軍樂團在活動現場先后演奏了56首樂曲,4個小時演奏中全程不能補水、不能走動、沒有樂譜。為了圓滿完成演奏任務,1300名隊員進行了充分的軍姿站立和體能訓練。
其中,年齡最大的隊員是56歲的小號手雷宇。滿頭銀發的雷宇訓練格外認真,每天與年輕演奏員一起持續演奏3個小時以上。
在女子軍鼓隊中,有一對來自國防大學的00后雙胞胎姐妹柳焌云和柳焌月。兩姐妹從小上同一所小學、中學,考取同一所大學,大一時又一同應征入伍來到國防大學。
訓練場上,這對雙胞胎姐妹互相幫助、互相糾錯、共同進步。“我們要背記56首樂曲的樂譜和順序,有些隊員睡覺時說夢話都是關于樂譜的事情。”柳焌云說。
據了解,女子軍鼓隊在整個演奏過程中最快時速達到每分鐘160拍,這意味著1分鐘內要敲擊鼓面三四百下,需要隊員們加強手腕力量的鍛煉,形成肌肉記憶。柳焌月記得,在聯合軍樂團成立大會上,天空突然下起大雨,1300名隊員在雨中站得筆挺堅持演奏,隨著迅速有力的敲擊聲,“鼓面上的水也一次次被震起來,場面特別震撼”。
提起參加這次演奏的感受,這對雙胞胎姐妹顯得非常激動:“能夠參加這次國慶閱兵,為祖國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我們覺得非常自豪。祝愿偉大祖國永遠繁榮昌盛!”(編輯:趙飛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