鹽城艦在航渡途中。 杜江帆/攝
近日,青島某軍港碼頭,鹽城艦入列10周年慶典正在進行。艦上的12位“元老”——接艦的首批艦員,在甲板上整齊列隊,接受來自全體艦員的致敬。
航海部門操舵班長孫彪位列其中,接艦時他還是下士,如今已成為一級上士。此刻,他思緒萬千,隨艦出征的一幕幕在腦海中不斷浮現,但令他印象最深的,還是那個驚心動魄的夜晚。
2014年1月7日,正在執行第十六批亞丁灣護航任務的鹽城艦,在塞浦路斯利馬索爾港補給休整。深夜2時09分,戰斗警報驟然拉響,鹽城艦接到緊急命令,立即執行敘利亞化學武器海運護航任務。
那一晚,沒有引水員,沒有拖船保障,鹽城艦悄無聲息駛離利馬索爾港,高速向預定海域機動。“當時太驚險了!”回想起來,孫彪仍手心冒汗。
2014年2月6日,習主席出席索契冬奧會開幕式期間,視頻慰問了執行敘化武海運護航任務的鹽城艦官兵。習主席的殷殷囑托如春風化雨,鼓舞軍心。鹽城艦全體官兵牢記重托,化關懷為動力,先后兩赴亞丁灣,為世界糧食計劃署船舶護航,多次參加多國海上安全聯合演習,用實際行動向世界展示了我國負責任的大國形象。
走進鹽城艦軍史長廊,一幅名為“閃光的航跡”的立體世界地圖引人注目。地圖上,戰艦2012年6月5日入列10年來的航跡,被五顏六色的熒光筆描繪,像一道道彩虹,橫跨五大洲、三大洋。
每次經過這幅世界地圖,炊事班長王遵利都會駐足停留。王遵利是鹽城艦首批新兵,對他來說,近30萬海里的閃光航跡,不僅是戰風斗浪的歷史見證,更是燦爛青春的最美印記。
出生在山東農村的他,如今能自信地講起多次出國經歷,一些復雜的外國地名和海峽水道他也能脫口而出。10年時間,王遵利將青春奉獻給戰艦,也收獲了夢想與榮光。上艦不到兩年,他就光榮加入中國共產黨,先后執行重大任務40余項,成為中餐高級烹調師,多次獲評“優秀士官”。
打贏追求
在鹽城艦官兵眼中,從1到616,是一串有生命力的數字,他們代表著精神傳承和使命接力。
每一名分配到鹽城艦服役,并通過相關考核的艦員,都將有一個編號。“獨一無二的編號激勵著一代代鹽城艦官兵始終聚焦高端海戰,擔當打贏重任。”政治委員羅代裕說。
機電部門主機技師、一級軍士長李維波,是鹽城艦第50名艦員。入伍26年,他與柴油機打交道26年,對所屬裝備的“脾氣秉性”摸得一清二楚。
那年,鹽城艦海上訓練期間,艦艇航行至某海域,溫度傳感器突然發出警報聲。緊要關頭,李維波一番“望聞問切”,不到20秒便定位故障。幸虧發現及時,事故得以幸免,現場官兵紛紛豎起大拇指。
能戰勝戰的過硬本領源于對專業的精益求精,更來自對打贏的執著追求。機電長孫忠宏是個“愛挑毛病”的人,滅火指揮口令不規范,他帶著區劃長一遍遍反復訓練;為了模擬真實火場,他會不時制造“麻煩”,扔下發煙罐,悄悄關閉電源。
“李維波”“孫忠宏”們活躍在鹽城艦的各個戰位上,把這艘戰艦打造成能征善戰的海上“尖刀利刃”。
去年下半年的一天,鹽城艦接到緊急任務,赴某海域驅離外國軍艦。
任務中,戰艦遭遇惡劣海況,外艦距我最近不足百米。面對囂張挑釁,全艦上下眾志成城、果敢亮劍,壓制了外艦抵近偵察、惡意滋擾的勢頭,有效捍衛了我海上權益,受到各級首長點名表揚。
10年來,裝備升級,人員更迭,但鹽城艦官兵打勝仗的追求永遠不變。他們將打贏基因融入血脈,練兵準星瞄向戰場,向黨和人民交出一份份滿意的答卷。
拔節成長
對空部門艦空導彈區隊長方錕從事導彈專業11年,是遠近聞名的專業“大拿”。可是面對新型導彈,卻頭腦一片空白。
2020年,為推進轉型建設,更好地適應未來信息化海戰需要,鹽城艦裝備某新型導彈。
為了學好新裝備,老兵方錕甘當“小學生”,白天跟著技術人員調試裝備,晚上對著說明書自己研究,一遍遍摸電路,經常熬到后半夜。
新裝備試驗原本可以完全交給科研院所,鹽城艦只需提供平臺保障。但是艦長郭希賓卻不這么認為,他始終把創新超越放在心頭,帶著艦員深度參與裝備試驗,練協同、練指揮、練戰法,實現“人艦合一”最佳狀態,有效促進艦艇戰斗力提升。
在隨后的一次實彈演習任務中,導彈擊毀目標,試驗取得重大勝利,也實現了戰法的新突破。
對方錕來說,導彈是戰位指揮儀顯示屏上的一個亮點。相比之下,機電部門政治教導員徐振貴幸運得多,他在駕駛室,親眼目睹了導彈發射的全過程。
徐振貴來自航空兵部隊,兩年前上級進一步推開交流代職的路子,他主動報了名,毅然選擇奔赴一線戰斗艦艇。
剛上艦不久,徐振貴就感到強烈的本領恐慌。一起畢業的同學已經崗位合格好幾年,而他連一天海都沒出過。
“光靠吃老本是遠遠不夠的。”徐振貴說。隨后,他開始了一場艱難的“蛻變”之旅:從零開始系統地學習艦艇常識、裝備知識,主動報名參加損管培訓,積極參與戰法訓法研究。
一年后,徐振貴順利通過崗位合格考核,成為名副其實的艦艇政治教導員。經過風浪洗禮和任務淬煉,他真切感受到個人成長與海軍發展的同頻共振。
3650個日夜,風雨兼程,拔節成長。鹽城艦儼然成為該支隊的人才“孵化基地”,10年來,為兄弟單位和上級機關輸送干部骨干百余人,榮立集體三等功、二等功各一次,被團中央表彰為“全國五四紅旗團委”。
圓夢舞臺
機電部門戰士楊世杰終于圓了自己的大學夢。
6月17日下午,楊世杰身著學位服,頭戴學位帽,從艦長、政委手中接過江蘇開放大學的畢業證書。和他一起畢業的,還有該艦另外24名戰士。
近年來,鹽城艦擔負繁重的戰備訓練任務,年平均出海200天以上,“海上為家、岸上做客”已成為常態。
為了幫助官兵提升學歷,艦黨委積極和鹽城市雙擁辦溝通,與鹽城工學院、江蘇開放大學等高等院校達成協議,幫助官兵及軍屬免費提升學歷。
當時還是大專學歷的楊世杰第一個報了名,他還主動擔起了學習委員的責任,定期匯總作業難題,協調安排視頻答疑。因課業成績優秀,楊世杰被選為優秀畢業生代表在典禮上發言。
1200平方米,是鹽城艦的主甲板面積。在這個有限的空間里,官兵以艦為家,用雙手辛勤編織青春夢想,用努力奮斗實現自身價值。
通信部門女兵康芷旋在退役前辦了人生第一場個人畫展。她從小喜歡繪畫,報名參軍后仍堅持業余學習繪畫技巧。臨近退役,她想用獨特的方式回顧軍旅生涯,便利用空閑時間創作了系列主題作品。
為了實現康芷旋的“畫家夢”,鹽城艦利用巡邏任務間隙,專門舉辦了 “強軍記憶、藍色航程”繪畫展。那天,鹽城艦甲板上熱鬧非凡,康芷旋創作的主題繪畫作品剛一亮相,便贏得官兵交口稱贊。一名戰士說:“這是一場繪畫美學的藝術熏陶,更是一場愛崗敬業的精神傳遞。”
在鹽城艦,有夢想就有舞臺。去年剛上艦的大學生士兵張騰的夢想是當一名艦長,駕駛戰艦,走向深藍!通過自己腳踏實地的努力,他正在朝著夢想一步步靠近。
正是一名名艦員的青春夢想,匯聚成了全面建成世界一流海軍的磅礴力量。6月5日,身處鹽城艦入列10周年慶典現場,張騰激動不已,他說:“10年是一個新的起點,我們的閃光航跡還在繼續!”
李昊 杜江帆 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鄭天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