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日,廣交會展館內熙熙攘攘。南方日報記者 張令 鐘志輝 董天健 攝
10月15日,第136屆廣交會拉開帷幕。
每一屆廣交會都是企業展示新產品新技術、尋覓新商機、了解新趨勢的窗口。本屆廣交會第一期線下展以“先進制造”為主題,突出先進產業和科技支撐,新企業、新產品、新技術涌現。
通過數據可看出本屆廣交會的“新”:新參展企業近4600家,專精特新“小巨人”、制造業單項冠軍、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等優質特色參展企業超4200家,“新三樣”、數字技術、智能制造相關題材企業約3600家……
萬商齊聚、“新”欣向榮。廣交會上最“新鮮”的市場動態成為企業研發新產品新技術的靈感來源。不少企業因應變化倒逼生產環節調整,優化業務布局,全流程發力搶占更多市場份額。
展示新產品 “秀”出廣東智造實力
在家用電器展區,格蘭仕展出的嵌入式、一體化新型家電產品,以時尚的外觀和卓越的性能吸引眾多客商駐足觀看,“秀”出廣東智造實力。
“本屆廣交會是我們歷屆參展規模最大的一屆。”格蘭仕集團相關負責人說,今年他們根據全球消費市場的需求變化推出了“多腔體蒸烤箱”等新產品,滿足全球消費者對健康烹飪和節能廚房設備的需求。
“要同時兼顧蒸和烤的功能,對于溫度掌控、能量循環、柔性生產能力都是很大挑戰。可以說,產品本身就是廣東先進生產力的生動體現。”上述負責人說。
“這次我們帶來了271款掛機、98款柜機為代表的新品,可以通過WiFi遠程操控,語音控制實現人機互動,讓消費者直觀感受科技創新魅力。”甫一開展,志高空調的展位就迎來了不少海內外客商,該公司海外營銷公司總經理廖世興忙得不可開交。“多年來,志高持續推動技術研發和創新,在環保、節能及變頻技術等方面始終走在行業前列。”廖世興說。
本屆廣交會,格蘭仕、美的、海爾、志高等企業不約而同地重點展示智能化、綠色化新品。對于這些常年參加廣交會的企業來說,廣交會是展示產品的絕佳舞臺。他們深知,要在激烈競爭的國際市場占有一席之地,拿得出手的創新產品是關鍵。
本屆廣交會的線上平臺展示也更加豐富。截至10月10日,第一期相關展區共上傳展品約81萬件,其中新產品14.5萬件、自主知識產權產品9.8萬件、綠色低碳產品12.9萬件、智能產品8.4萬件。
企業也更注重線上線下融合參展的效果,美的、海爾等家電龍頭企業制作了兼具沉浸感和交互性的線上VR展廳,高端空氣凈化系統制造商江蘇黑森林的線上展品更新率達82.7%……
尋覓新商機 對市場充滿信心
“上一屆廣交會我們首次參展,半年來通過廣交會渠道接獲的訂單金額超過600萬元,合作持續進行中。”作為廣交會的“回頭客”,廣東斯泰克電子科技有限公司業務經理謝王貴注意到,今年以來,中東、俄羅斯等地的采購商對新能源充電產品“很有興趣”。
“這次參會除了洽談新訂單之外,我們還希望進一步了解行業的動態,為未來產品研發和市場規劃找方向。”謝王貴說。
“廣交會第一天,我們接洽了幾個客戶,有兩個歐洲和南美客戶還表示會去工廠參觀。”廣州亞俊氏真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稱“亞俊氏”)銷售經理徐素霞說,廣交會為公司提供了結識新客戶、開辟新市場的平臺。“客戶的黏度與忠誠度都很高,我們40%—50%的客戶都是通過廣交會認識的”。自2007年成立以來,亞俊氏已參加了30多屆廣交會,是一位不折不扣的“老廣交”。
已經是中午飯點了,廣東金海納實業有限公司(下稱“金海納”)的業務員還在忙著和荷蘭客商洽談訂單。“他們想把我們的產品賣到當地市場,還想增加線上銷售渠道。”金海納的副總經理雷國夫已多次參加廣交會,今年依舊在現場收獲新訂單。
金海納主營星球耳塞、通訊耳罩等產品,是我國聽力防護國家標準起草單位之一。“今年以來,我們的訂單保持穩定增長。目前海外市場主要集中在歐美國家和地區,接下來會開拓‘一帶一路’共建國家和地區等新興市場。”雷國夫表示,公司在馬來西亞生產基地計劃在11月投產,將會對其東南亞市場及國際業務提供重要支撐。
企業對市場溫度感知也契合了最新數據。海關總署10月14日發布數據顯示,今年前三季度,我國進出口總值32.33萬億元,同比增長5.3%,創歷史同期新高。
研發新技術 市場“反哺”生產端創新
“市場瞬息萬變,研發生產技術也要適時應變,才能立于不敗之地。”這次來廣交會,雷國夫看到了不少行業的新產品新技術。“我們正在建造國內企業首個可以按照歐標、美標和國標測試聽力產品降噪值的實驗室,投入使用之后能為產品研發提供極大幫助。”雷國夫說。
作為企業展示最新技術的窗口,廣交會上最新的行業動態也為不少企業研發新產品提供靈感。
“廣交會上‘新三樣’產品的受熱捧,是新質生產力在貿易中的具體體現。我們還留意到,廣交會上,越來越多企業對投入研發充滿信心,并從中獲益。”廣東外語外貿大學國際服務經濟研究院院長陳和說。
格蘭仕集團有關負責人表示,展會一直是公司了解市場趨勢的最佳窗口。通過自主研發的自動化和智能化設備,格蘭仕在生產效率和產品質量上取得了顯著提升。據了解,2023年,格蘭仕自有工裝技改團隊成功攻克一技術難題,顯著提升了生產的靈活性和適應性,整體生產節拍提升了80%-90%,產品型號兼容性從兩款擴展至十幾款,新增產品型號的開發周期縮短了50%。
“這是我們第26次線下參會,帶來了廣汽傳祺E8、E9右舵版及埃安第二代AION V等3款新能源車型,以及最新充電技術成果——A480超充樁、智能家庭充電樁。另外,廣汽飛行汽車GOVE模型也在新能源汽車及智慧出行展區亮相。”廣汽集團有關負責人介紹,新能源汽車一亮相,就吸引了不少客商駐足。
近年來,廣汽集團積極在海外推動本地化生產,在非洲、東南亞多個國家和地區建設多家組裝工廠,其中尼日利亞、突尼斯已實現首批車輛下線交付。另外,廣汽首個CKD工廠也于今年4月在馬來西亞建成投產,廣汽埃安泰國智能工廠在泰國羅勇府于今年7月正式竣工投產。上述負責人介紹,今年,廣汽國際將加快新能源車型產品導入,把握新能源汽車出口黃金機遇期,搶占海外新能源汽車市場。
南方日報記者 賓紅霞 曾良科 唐亞冰 唐子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