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興安嶺森林之中
這支消防隊伍
你可能只聞其名,未知其“身”!
在巍巍的大興安嶺山脈北部,茫茫的呼倫貝爾大草原邊緣,有著一支名揚全國的森林消防隊伍,大興安嶺森林消防支隊。提起這支隊伍,幾近人人皆知,但很多人是只聞其名,未知其身。本報記者陪同您一同走近這支隊伍,呈現它真實的面目。
內蒙古大興安嶺森林消防支隊可以被記住的幾個特點:
1
在森林消防隊伍之中,它是建制最早的隊伍之一:始建于1952年。
2
在森林消防隊伍之中,它是編制員額最大的隊伍之一,編制1540人。
3
在森林消防隊伍之中,它守護的大興安嶺林區是我國四大重點國有林區中森林面積最大、緯度最高、國有林最集中、生態地位最重要的國家森林生態功能區。
4
在森林消防隊伍之中,它撲救的火災最多,戰斗最為激烈,1987年“5·6”、2002年“7·28”、2006年“5·25”、2010年“6·26”、2014年“4·30”、2017年“5·2”“5·17”、2018年“6·1”等重特大森林火災撲救任務,都有他們的身影。
5
在森林消防隊伍之中,它所得到的榮譽最多,先后有3個大隊被授予榮譽稱號,涌現出受毛澤東、周恩來同志親切接見的張金利等一大批先進個人,2002年以來支隊先后14次被上級表彰為“基層建設先進支隊”。
內蒙古大興安嶺森林消防支隊的前生今世
70年以來,這支隊伍經受住了血與火、生與死的嚴峻考驗,確立并鞏固了支隊“主戰場、主陣地、主力軍”地位,鑄就了“敢于亮劍”的精神、“志在必勝”的意志和“人到火滅”的信念,為保衛國家森林(草原)資源、建設美麗中國做出了應有貢獻,用實際行動贏得了人民群眾的尊敬和愛戴。
轉制以來,全體消防員不忘初心、赴湯蹈火、扎根邊疆、逆火前行,累計完成救援任務300余次。
2019年“6·19”金河秀山特別重大森林火災中,這支森林消防隊伍直接從演習場奔赴火場一線,打頭陣、攻險段,打贏了轉制改革的攻堅之戰、榮譽之戰、獻禮之戰。
2020年北部原始林區連續爆發30余起森林火災,支隊靠前駐防分隊第一時間奔赴火場,全體指戰員克服蚊蟲叮咬的難忍、高溫烈焰的炙烤、連續作戰的疲勞,獨立完成滅火作戰13起,在生態文明戰場立起了忠誠衛士好樣子!
支隊聯合駐地政府及森工集團開展“學雷鋒”主題志愿服務互動,共參與搶險救災60余次,解救受災群眾3000余人;每年開展扶貧幫困活動,累計捐款300余萬元,資助學生50余名;義務獻血10萬余毫升,挽救生命垂危群眾200余人;建立“綠色衛士林”基地10個,造林18000余畝,真正在服務人民中傳遞了溫暖、贏得了信任。
內蒙古大興安嶺森林消防支隊正在行走的步伐
如今,這支消防隊伍認真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訓詞精神,按照部、局、總隊黨委決策部署,牢牢把握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緊緊圍繞推動實現總隊“雙一流”建設目標,縱深推進“三戰”體系建設,各項工作有力有序展開,支隊全面建設穩步推進。
他們努力做到了“三個結合”:
結合大興安嶺林區發展建設的特殊性(祖國北疆重要生態和安全屏障、我國最大的國有林區、林區開發建設早目前社會面基礎比較薄弱),注重在“拓展三個積極融入”上狠下功夫,即積極融入林區生態安全建設(林草系統)、積極融入林區社會安全治理(應急系統)、積極融入東北和華北區域應急救援體系(國家應急救援板塊)。
結合大興安嶺支隊發展沿革的特殊性(建隊時間最早、編制員額最大、建設底蘊最深),在“探索三個主動引領”上狠下功夫,即主動引領職業制思想政治教育的體系建設、主動引領森林防火滅火主業的能力建設、主動引領輔助任務致勝的機理建設。
結合大興安嶺林區位置的特殊性(向西與俄羅斯相臨,向東與小興安嶺林區相依,向南輻射到內蒙古中東部地區,歷史上曾經擔負過備戰跨國境支援俄羅斯、增援黑龍江砍都河和馳援興安盟白狼特大森林火災等任務),在“實現三個全力鍛造”上狠下功夫,即全力鍛造國家隊中的代表隊、全力鍛造專業隊中的突擊隊、全力鍛造機動隊中的攻堅隊,率先打造走在全國前列的過硬消防救援機動力量。
內蒙古大興安嶺森林消防支隊的精神所向
青春融入大森林的那一天,
有一種使命就擔上了肩。
無論我們駐守在哪一座山,
前方的險情都是急切的召喚。
頭頂南國酷暑,
身披北國冬寒,
最美青春的時光,
血脈與森林相連。
無論前方挑戰多艱險,
火場揚起英雄膽,
無論前方挑戰多艱險,
綠色衛士永向前!
生命聯起大森林的那一天,
有一個誓言就叫做奉獻。
無論我們守望在哪一片林,
永遠的平安都是最真的祝愿。
巡護華夏青山,
品味愛與奉獻,
崇尚光榮的歲月,
日夜把使命盤點。
哪怕漫漫行程再遙遠,
凱歌高唱向明天,
哪怕漫漫行程再遙遠,
綠色衛士永向前!
(《綠色衛士永向前》——支隊之歌)
“八大金剛”
從天南地北,共聚奇乾
內蒙古森林消防總隊大興安嶺支隊的奇乾中隊,地處大興安嶺原始森林深處,一代代消防員在這里同打百場火,共吃一鍋飯。來自祖國天南地北的消防員在這里組成了一個和諧之家,一個堅強的戰斗集體。平凡的他們都有著不平凡的經歷和故事。
我們一同來結識隊友們眼中的“八大金剛”。
隊友感情的黏合劑:毛健
1995年8月出生,2011年12月入隊,甘肅天水人,在中隊擔任分隊長職務,榮立三等功一次,多次獲得嘉獎,多次被評為優秀消防員、優秀黨員。入隊以來共參加救援任務30余次,時刻沖在一線。工作上積極主動,訓練中奮進爭先,生活上團結隊友。是隊友們公認的感情黏合劑,大家的貼心人。
火場上的沖鋒手:陳振林
1996年2月出生,2014年9月入隊,廣西玉林人,在中隊擔任班長職務。對一主兩輔任務需求的技能掌握扎實,并且對隊友及時進行講解示范,帶出了一批有力的業務能手,為中隊遂行各項救援任務打下堅實基礎。在滅火戰斗中,沖鋒在前,克難攻堅,是一名地道的沖鋒手。
奇乾精神的追隨者:李文雨
1998年1月出生,2019年5月入隊,內蒙古通遼人,蒙古族,在中隊擔任班長職務。2015年9月入伍,成為一名武警戰士,2017年9月退伍后,于2019年5月加入森林消防隊伍。其曾經有機會調回原籍工作,但是他被奇乾精神和奇乾文化所吸引,勵志堅守林海孤島,來到奇乾建功立業。
告別火車的列車長:牧仁
1993年7月出生,2019年12月入隊,內蒙古赤峰人,蒙古族,在中隊擔任副班長職務。2017年,其大學畢業后,成為一名列車長,在列車乘務工作中認真履職盡責,2019年因看到隊伍招錄信息后,抱著圓夢的心態加入森林消防隊伍。入隊后,刻苦訓練,各項業務、體能、技能水平走在中隊前列,為滅火戰斗打下堅實的基礎,為全面提高自身的能力,始終把自己當作一名新消防員, 虛心向轉制的老班長學習。
守夜人的守夜人:王震
1993年1月出生,2010年12月入隊,安徽阜陽人。奇乾中隊工作最久的消防員。在中隊擔任副班長職務。夏天和隊友們一起上山打火,冬季帶領幾名隊員負責燒鍋爐,當隊友們都安然入睡時,他要守在鍋爐房為大家燒火取暖,這項工作他堅持了12年。如果說消防員是中國平安的守夜人,他就是守夜人的守夜人。
用青春作畫的文化人:王徹力木格
1992年12月出生,2019年12月入隊,內蒙古通遼人,蒙古族,在中隊擔任炊事員職務。入隊之前打過工,開過店,干過學徒也當過老板,由于對森林消防隊伍的熱愛,通過層層考核,如愿以償加入到了森林消防隊伍。入隊后,他發揮特長,把木頭打磨雕刻成精美的藝術品,中隊墻體、石頭彩繪等都由他完成,是中隊地道的文化人。主動加入炊事班,勤練刀工,苦練掌勺,為中隊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
中隊后勤的總負責:湯慶豐
1997年6月出生,2020年12月入隊,黑龍江哈爾濱人,在中隊擔任滅火手職務。其16歲起在外打工,在工地學習電梯安裝等,學會了許多本事。入隊以來,用自己之前在外打工學到的技能給中隊維修各種設備,成為了后勤工作的有力保障者。
自我青春的續夢人:孫風慶
1997年11月出生,2019年12月入隊,內蒙古興安盟人,在中隊擔任副班長職務。曾在新疆森林總隊阿勒泰支隊服役,為了完成學業選擇退伍,2019年12月因對森林消防隊伍的熱愛,再次加入這支隊伍,來到了奇乾中隊,繼續為夢想奮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