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双版纳善谢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中國青年網

新聞

首頁 >> 新聞推薦 >> 正文

百歲醫者辛育齡:一生為人民攀登醫學高峰

發稿時間:2021-07-15 14:58:00 來源: 中國文明網

  一百年在歷史長河中如白駒過隙,但放在人的一生,卻可以厚重而寬廣。

  在戰火中同白求恩并肩戰斗救治傷員,50年完成1.5萬多例胸外科手術,為尋找針刺麻醉最佳穴位不惜在自己身上扎針試驗……“七一勛章”獲得者辛育齡的百歲人生充滿傳奇。

  他是我國胸外科事業的拓荒勇士,又是人民健康的忠誠衛士。做白求恩式的醫生是他一生的追求!爸灰乙幌⑸写,就要多救治一個病人!”

  2020年12月1日,辛育齡在北京中日友好醫院與女兒交流。新華社發(蔡瑩瑩 攝)

  擇一事,終一生

  【從醫志在戰火中萌芽】

  辛育齡的從醫選擇,與白求恩有著不解之緣。

  1921年,恰是中國共產黨誕生的那一年,辛育齡出生于河北省高陽縣?箲鹬,戰地醫務人員匱乏,十幾歲的辛育齡被抽調去冀中軍區衛生部學醫。1939年,他被派往白求恩醫療隊擔任司藥。

  由于遭遇敵人殘酷掃蕩和嚴密封鎖,轉移到白洋淀的醫療隊僅有的食物藕和魚蝦,因缺鹽而難以下咽。擔心白求恩的健康,經請示黨支部書記,辛育齡拿出藥箱里的一點精鹽,給白大夫做魚用。不料,白求恩大發雷霆,嚴肅批評他違反紀律。

  “紅小鬼”被深深震撼:白求恩把傷員的生命和健康,看得遠比自己重要。

  “前進一步,就能多救一批傷員!”不聽勸的白大夫,無數次在戰火紛飛的前線,堅持為傷員做完手術。

  耳濡目染下,辛育齡萌生了學醫報國的念頭。1939年7月,他光榮加入中國共產黨。

  從上山采藥制成抗瘧藥片、研制出治療疥瘡的皮膚擦劑軟膏解除戰士疾苦,到報考黨創辦的中國醫科大學、畢業后成為一名外科大夫,辛育齡在戰火中走上醫學道路,這一干就是一輩子。

  【從“近乎空白”到“遍地開花”】

  百廢待興的新中國,醫療衛生事業艱難起步,胸外科幾乎一片空白。

  1956年,辛育齡從蘇聯獲得醫學副博士學位回國后,一個能夠改變人生際遇的機會向他招手:留在部隊可以當軍官,專門接診軍隊病員。但他一心想為更多病人做手術,便毅然選擇了到位于北京通州的中央結核病研究所工作,組建胸外科。

  從1958年到1980年,他牽頭舉辦培訓班,為全國培養出1000余名胸外科技術骨干。他還經常親赴各地幫助胸外科醫師做手術,指導40多所醫院建立了胸外科。1954年到2004年間,他共完成胸外科手術1.5萬多例!

  一個醫、教、研合一的胸外科體系逐步成型,一所中西醫結合的現代化醫院——中日友好醫院,也在首任院長辛育齡的主持下成功籌建。

  1980年1月16日,辛育齡(中)在內蒙古結核病院與胸外科醫師討論病例(翻拍照片)。新華社記者 張玉薇 攝

  “醫學事業是我的命”

  【一根針麻醉的“神話”】

  要讓曾經幾乎空白的胸外科迎頭趕上,他日夜思索著一切減少患者痛苦的方法,向各種“未知”發起挑戰。

  有人說開胸手術創傷太大,不適宜做針刺麻醉。為了探明效果,辛育齡竟在針麻狀態下實施自己的急性闌尾炎手術!

  胸部手術需扎16針,由4個大夫在術中不停地捻動。“這么復雜的操作,如何能夠推廣?”辛育齡用鑷子夾自己的皮膚,運用優選法對每個穴位進行痛閾測試,終于在前臂外側找到了鎮痛效果最好的穴位。

  1970年,辛育齡主刀實施了首例運用一根針針刺麻醉下肺切除手術,震驚了針麻界。

  1972年時任美國總統尼克松訪華,特別要求參觀這一手術。訪華團成員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全身麻醉需要兩三個小時才能完成的手術,辛育齡用了72分鐘就干凈利落地完成了,而且病人全程神志清醒,平靜自如。

  辛育齡先后做了1400多例針麻肺切除手術,成功率高達98%。針麻手術推動了我國針灸鎮痛原理的研究工作,為中國針灸療法走向世界奠定了基礎。

  【“土專家”走在“最前沿”】

  條件艱苦,設施不足……辛育齡深知,落后就要挨打,“井底之蛙”做不得!

  在中央結核病研究所工作的26年中,辛育齡很少回家,成了一名“住院醫”。他拼命鉆研,累到浮腫也不閑下來。

  上世紀70年代,肺移植手術剛剛起步,很少有國家從事這方面研究。1979年,辛育齡在國內率先開展了兩例人體肺移植手術。

  “當時,全世界也只做了42例!痹谛劣g身邊學習工作了29年的中日友好醫院胸外科原主任劉德若說,辛老沒參加過任何這方面的進修學習,完全是靠自己實驗研究取得的成果。

  如今,中日友好醫院已邁入世界八大肺移植中心行列,每年肺移植超過100例。劉德若不勝感慨:這與辛老奠定的基礎分不開,更凸顯了他超強的創新精神和前瞻性。

  像一個不知疲倦的陀螺,辛育齡搞創新幾乎到了入迷的程度。

  68歲時,他又同瑞典科學家合作創造了電化學(直流電)治療腫瘤的新技術,不開刀就能局部殺滅腫瘤細胞。全國超萬例腫瘤患者接受了這項治療,有效率達65%至85%。這項技術也推動了后來放療技術和消融技術的研究和發展。

  獲國家級科技獎8次,獲全國勞動模范、全國先進工作者、白求恩式醫務人員等榮譽稱號……辛育齡直到因腰椎問題再也站不起來,才不舍地告別了他日夜戰斗過的手術臺。

辛育齡在北京中日友好醫院(翻拍照片)。新華社記者 張玉薇 攝

  一息尚存,就要多救一個患者

  【做白求恩式的醫生】

  上世紀80年代,辛育齡又做了一個不可思議的決定——中日友好醫院開院后不久,他主動辭去院長職務,做了一名普通的外科大夫。

  從1947年中國醫科大學畢業成為外科大夫開始,辛育齡整整60年沒有放下手術刀。

  他對病人有多親?

  安慰病人在先,決不冷言冷語;明明可以出掛號費更高的特需門診,卻堅持只出掛號費低的特需和普通專家門診;想方設法為經濟困難的病人省錢,甚至為他們承擔醫療費……

  就連中日友好醫院的籌建方案里,他都堅持保留了供病人散步的花園。

  不少已被放棄的危重、難治病人,卻因辛育齡盡力收治和精心療護獲得新生。

  為了病人,辛育齡為何不惜一切代價?因為“和工程師不一樣,醫生手中的產品是人,人死了不可復生”。

  【精神燈塔照后人】

  “病人會讓我們把他的胸腔打開,這是何等的信任。∥覀円獙Φ闷疬@份信任!毙赝饪颇贻p醫務人員一直記著辛育齡經常和他們說的話。

這是“七一勛章”獲得者辛育齡(7月2日攝)。新華社發(陳欣 攝)

  如今,雖然辛育齡已在臥榻,無法工作,但他的精神薪火相傳。中日友好醫院黨委書記宋樹立說,醫院設立了“辛育齡青年獎”,近日又成立“辛育齡小分隊”,年輕醫務工作者主動下基層開展義診咨詢、健康宣教,將奉獻精神“融入血液”。

  2021年2月12日,辛育齡在北京中日友好醫院慶祝百歲生日,與家人合影。新華社發(蔡瑩瑩 攝)

  對黨無限忠誠,對事業不懈追求,對群眾充滿深情……辛育齡身上老一輩醫療衛生工作者的高尚品質,被眾多青年醫護人員當作“人生指南”。(新華社記者 田曉航)

責任編輯:任潔
 
伯爵百家乐官网的玩法技巧和规则 | 宁波水果机遥控器| 金公主百家乐官网现金网| 海立方百家乐官网赢钱| qq百家乐网络平台| 柘荣县| 菲律宾百家乐赌场娱乐网规则 | 信誉棋牌游戏| 百家乐官网平玩法这样| 百家乐代理合作| 百家乐赌缆注码运用| 顶尖百家乐官网学习| 网址百家乐的玩法技巧和规则| 方形百家乐官网筹码| 百家乐官网无敌直缆| 百家乐群shozo| 犹太人百家乐官网的玩法技巧和规则| 线上娱乐城| 百家乐视| 赌百家乐心里技巧| 百家乐官网庄闲的比例| bet365备用网站| 叶氏百家乐平注技巧| 玩百家乐官网必赢的心法| 开阳县| 大发888手机版客户端| 香港百家乐赌场| 澳门百家乐官网规例| 九乐棋牌下载| 百家乐7scs娱乐场| 百家乐开户最快的平台是哪家 | 百家乐官网声音不印网| 百家乐官网最新心得| 姜堰市| 利记线上娱乐| 大发888娱乐城赢钱| 金城百家乐买卖路| 赌百家乐赢的奥妙| 百家乐赢的秘籍在哪| 王牌百家乐官网的玩法技巧和规则 | 全球最大赌博网站|